“寒地黑土”瞄准市场调结构

12.04.2016  14:30

绥棱县天华农场开始春种。梁宪龙摄

种植户们忙碌起来。 梁宪龙摄

  今春,绥化市各地因地制宜,紧紧盯住市场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做优加工业,努力实现“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销得好”推动“种得好”迈上新台阶。 

  打造全产业链示范区 

  北林区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兴和朝鲜族乡农业现代示范区,重点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今年进一步发挥稻米加工优势,将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 

  为了打造水稻产加销全产业链,去年,北林区引入民营资本,兴和朝鲜族乡实现水田规模化流转,成立绥化市北林区保田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2万亩核心基地,辐射周边基地3万亩的种植规模,组建了绥化市“稻米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绥化市“稻米香”米业有限公司,围绕水稻、稻壳、秸秆等资源精深加工,形成全产业链发展。去年,这里的水稻总产量达1.3万吨。目前,“稻米香”公司建成了100吨集中催芽车间,4.5万平方米集中育苗基地;建成总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的加工厂区,引进两条日本佐竹大米精深加工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300吨;今年公司建立一处智能化农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系统。现代化的“可追溯”设备将全乡水稻生产、加工全程监控,为了实现销得好,公司聘请了北京专家团队进行策划品牌稻米,利用与渤海商品交易所平台、营口港阿里巴巴农业北林区政府三方合作平台,利用APP、亲情定制、淘宝众筹、民生易贷等多种组合进行现代化营销,让好米卖上好价钱。 

  专家指导调结构 

  安达市万宝山镇兴晨村有耕地2.4万余亩,其中近2万亩种玉米,2015年玉米价格大跌,让这个村坚定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决心,今春,该市农业专家及时跟进服务,破解调结构中的难题。 

  今春在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镇政府的帮助下,该村降低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冬储白菜、有机粘玉米、有机食用玉米的种植面积,同时减少菜菜复种面积,增加麦菜复种面积。 

  据了解,兴晨村白菜种植面积达4000亩,冬储能力达4万多吨。产品畅销到沈阳、丹东、大连、哈尔滨、海拉尔、大庆等地。这个村冬储白菜种植主要以菜菜复种模式为主,也曾采用过麦菜复种模式,但效果不好。复种的麦子熟了,但种植白菜就偏晚,而且白菜长得不实,产量低、也卖不上好价。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志贵认为,以前兴晨村麦菜复种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选种问题。为此,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派人到省农科院帮助联系、购买适应这个村麦菜复种的麦种,得到了省农科院大力支持。今年清明节前夕,500亩麦菜复种的麦种送到了兴晨村,目前,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的指导下,播下麦种。 

  今年这个村为保证实现种得好,决定足量施用优质农家肥,计划麦菜复种地块亩施优质农家肥不少于5立方米,绿色有机玉米地块亩施农家肥不少于3立方米,目前,全村已有2.5万立方米优质农家肥运到了田间地头。 

  打品牌调结构 

  在绥棱县三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三友牌”香瓜已经长出了二片芯叶,再过十几天,就要移栽进大棚。 

  2011年,合作社注册了“三友牌”商标,由于使用农家肥,香瓜口感好,市场上的“三友牌”香瓜成了抢手货。 

  “一般香瓜市场卖也就是3块多钱,但我就是打上牌子,装上礼品盒以后一斤能卖到10块钱左右。”绥棱县三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国柱介绍。 

  谈起今年种植,王国柱说:“为了避免蔬菜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我准备种一部分果蔬,再培育一部分果蔬种子,一起卖。”今年,该合作社还与望奎县景学瓜果蔬菜研究所“联姻”合作,研究所为其培育西瓜、香瓜种子,700多平方米的菜籽培育基地将有望增收70多万元。 

  品牌是蔬菜为低收入家庭早日脱贫增添了砝码。在绥棱县田润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内,嫩绿的油豆角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这个合作社投资了140万元,建设大棚55栋3万多平方米,季节性种植品牌马铃薯、粘玉米、葱、大白菜等三茬作物,由村干部带头,吸纳了34户贫困户,统一管理,一起分红。 

  “别人上市了,我们卖完了,别人卖完了,我们这块又有了,错茬种就是能赚钱。”绥棱县田润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洪亮说。目前,该县品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个,棚室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在绥棱大力家庭农场,正在组织水稻催芽摆盘,今年,农场也转变了种植方式,将2800亩土地中的一半用于尝试种植有机水稻。 

  “在本地,大米价钱始终在3.5元到5.5元之间徘徊,我们去南方考察,看到有机水稻大米价格高出好几倍。本身咱们东北大米到南方就受欢迎,有机大米,更能卖上好价钱,我现在卖大米是线上线下同步交易,让优质大米卖个好价钱。”绥棱大力家庭农场场长马兆力说。目前,农场的水稻加工车间已经装修完毕,并注册了“二力”牌稻米商标,计划9月份正式生产第一批有机稻米。  许来齐李君一程佳锋 记者史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