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天气走向寒冷,健康收养为先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的气温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渡,暑气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是说,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金秋:燥邪当令
自古秋为金秋,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中医认为,这个节气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
寒冷:穿以保暖
寒露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一条很好的养身之道。“一场秋雨一场凉”,要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黏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浓要多穿些衣服。
预防:食以润燥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过量饮食。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以及热软食物。不吃霉变和不洁食物,避免感染肠道传染病。中秋之后,容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肤涩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满足肌体的需要,提高抗燥能力。
起居:早卧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锻炼:冷空气浴
寒露时节,是冬季到来前锻炼耐寒能力的重要时段。有意识地安排每天一定时间少穿衣服甚至短衣短裤到户外锻炼,这是一种“冷空气浴”。开始时,户外时间可少些,然后逐渐增加。试验证明:在12℃~14℃环境中,每天2小时,每周6天。1个月后,耐寒力便有明显提高。但要因人因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体弱者少练,大风大雾天不练(雨、雪天坚持练),实在不能外出便在晒台或窗旁练。晨跑、暮跑、散步、打拳等若在冷处进行,也是一种耐寒锻炼,还可结合空气浴做深呼吸运动。寒冷使血管收缩,运动发热又使其舒张,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运动至身体出微汗即可,此时不要脱衣摘帽,以免感冒。
推荐:润燥粥果
燥为秋之主气,适当食粥,则能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梨子粥:梨子2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润燥作用,用于煮粥,可作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栗子粥:栗子50克、粳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
芝麻粥: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研成细末,待粳米煮熟后,拌入芝麻同食。适于便秘、肺燥咳嗽、头晕目眩者食用。
胡萝卜粥:将胡萝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人体摄入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适于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菊花粥: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较好的治疗功效。同时对心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再推荐三种水果。寒露节气中最好的水果是梨。梨有养阴补液、润肺止咳、养血生肌、清热降火之功效。如冠心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等患者出现头晕目眩、心悸耳鸣,经常食梨会有良好效果。此外,梨对于肝炎患者来说有保肝、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梨还可帮助预防便秘、结肠癌、直肠癌。梨子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葡萄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香蕉因能解除忧愁而被称为“快乐水果”。香蕉还含有称为“智慧之盐”的磷,丰富的蛋白质、糖、钾、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及多种纤维素。秋天气温忽高忽低,是感冒的多发期。研究称,香蕉能够增加白血球,改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抵抗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妨每天吃1-2根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