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每件小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23.06.2016  14:04

记全国爱民模范、大庆公安局铁人分局社区民警孙杰(下)

  黑龙江日报记者米娜

  “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总是100%,老孙,你是不是跟测评部门‘勾兑’感情了?”

  “是‘勾兑’感情了,但不是跟测评部门,而是跟4522名辖区老百姓。”

  大庆公安局铁人分局社区民警孙杰底气十足地回答到,走街串巷地深入采访后,记者找寻到答案……“对待老百姓的事,不能说等两天再办,要立即付诸行动,这样才能让百姓踏实、服气、信任咱们公安民警。”孙杰这样说也这样做了,35年来,他就是把群众鸡毛蒜皮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去关注。

   “岗位调整,我们居民联名不让他走。”——孤寡老人吴大娘说

  团结社区,是孙杰的辖区。

  这里居住着1506户4522名居民,仅孙杰的“父母”就有七八个。

  十几年前,63岁的吴佩华从齐齐哈尔农村改嫁到团结小区,当时老人的老伴只有几百元退休金,老两口年迈多病,生活困苦。

  孙杰向民政部门打报告,为老人申请困难补助。但由于当时没实行户籍投靠政策,老人的城市户口一直没有解决。孙杰多次向领导反映吴佩华家窘境,分局领导特事特办,给老人办理了准迁证,孙杰先后4次往返老人户籍地,把老人户籍迁到大庆。之后又多次跑民政部门,直到给老人办理完困难补助。

  两年后,吴佩华老伴去世,老人生活每况愈下。孙杰给他买米买面,一再叮嘱老人有事儿打电话。“总麻烦你多不好意思。”“那您把我当儿子,就不会不好意思了。”孙杰说到做到。2011年6月,孙杰夫妇在儿子婚礼后3天,领着儿子儿媳拎着礼物到老人家认“奶奶”。

  孙杰不仅有吴佩华一个“干妈”,他先后认辖区7名孤寡老人做“父母”,带着妻儿到家中认亲。

  他协调户籍民警,到卧病在床的老人家办二代身份证,老人感动流泪;他帮助“留守儿童”找学校,孩子管他叫“爸爸”;他给有吸毒史在辖区暂住居民的女儿找幼儿园;曾救下自杀男孩;半夜找回离家出走的少女;也从网吧里拉回过网瘾少年……

  2005年,铁人分局对民警进行岗位调整,辖区居民听说后,联名请愿不让孙杰走。这一干,又是10年。

   “100多户备用钥匙留给他,这样的信任来自于老百姓。”——社区干部肖雅鹤说

  说起孙杰,小区里的人都竖大拇指。在居民眼中,孙杰是他们的“福分”,更是他们心目中的好人、亲人、能人。

  孙杰的辖区居民多,矛盾纠纷也多。

  有对夫妻吵架报警,孙杰出警,没进门就听见屋里孩子哇哇大哭。孙杰进屋一看,老公抢孩子,老婆护孩子,连抓带挠各不相让。“现在我在执行公务,请你们配合一下站在原地别动!”听到孙杰的喊声,夫妻俩被震住了。孙杰让妈妈把孩子哄好,爸爸站着反省。孩子哄好了,俩人也平静了。接下来,孙杰没有从谁对谁错就事论事,而是给夫妻俩讲起了育儿经,一场家庭战争就此平息。

  调解矛盾,孙杰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由此赢得了“社区大说和”等群众褒奖的绰号。

  俗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孙杰却说:“多一事就是让群众少一事,多一事就多了一次与群众的交流,就增进了一份与群众的感情。”

  在辖区,居民遇到啥事不拨打110,而是直接敲孙杰家的门。辖区100多户居民把自家钥匙送到孙杰那里,孙杰把它们编上号,妥善保管以备急用。因此,还曾救了遭遇燃气中毒的曲淑芳夫妇性命。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始终如一做好事。这种平凡中的奉献,让社区居民感到他可亲可敬。

   “我嫁给了他,他‘嫁’给了工作。”——孙杰的妻子管大姐说

  在孙杰的字典里,从没有工作时间、个人时间的区别,他的工作时间也从来不止每天8小时,他每天早晨6点多就到单位开始工作,中午也不休息,夹个工作包就下管区,说是这个时候工作效率高……

  “只要把辖区群众当亲戚处,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群众就会相信你,也会真心理解你、支持你。”这是孙杰这些年的工作准则。他有一个日记本,上面记录着辖区每家的门牌号、户主、配偶、子女的信息,辖区34栋居民楼、134个单元,每户家里什么情况,孙杰了如指掌。孙杰自创“六实招”破解入户难题,“九途径”熟稔实有人口,“三色图”掌控出租房屋,辖区1506户4522名居民基本情况,电脑查不到的新变化,他都知道。

  居民的事,孙杰上心。可是,有时自己家里的事他却没法照顾到。

  从警这些年,孙杰没陪家人外出旅游过,没陪妻子逛过街,就连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顿完整团圆饭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有人问过孙杰,“你这样辛辛苦苦干工作,不多挣一分钱,到底图个啥?”孙杰回答说:“就图个心安理得,干不好工作,对不起头上的警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孙杰还有6年退休,那个时候他当警察就超过40年。孙杰的妻子管大姐说:“我盼着他退休,希望他回家和我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但知夫莫若妻,我知道孙杰的心里一定舍不得退休,也舍不得团结社区,那是他半辈子的心血,也是他全部情感投入的地方……”(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