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小伙在彝族山区的支教生活

07.09.2016  20:05

课间,孩子们围坐在马毅四周听他讲外面的世界。

  23岁的哈尔滨小伙子马毅,2015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机械设计自动化专业。毕业工作半年后他就辞去了待遇丰厚的工作,选择来到四川省西昌市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林川小学当起支教老师。

  由于马毅支教的地方信号不是很好,记者打了多次电话才联系上他。“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想给山里的孩子教些知识。”在时断时续的通话中,显得有些腼腆的马毅和记者讲述了他在彝族山区里的支教生活。

  想做有意义的事:

  辞职去山里支教

  马毅告诉记者,支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大三时我曾去四川省西昌市旅游,当时就听导游介绍说在离西昌不远的一个村子教师资源有限,孩子非常渴望读书。”马毅说,那次旅游结束后他的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山里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

  2015年大学毕业,马毅很顺利地到了洛阳轴承厂工作。业余时间他总是在网上翻看一些山里孩子渴望读书的图片,“每一张照片都直击我心底,我知道我一定要做些什么了。”半年后,马毅辞去工作,毅然选择去支教。在朋友的推荐下,他找到四川索玛慈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是由一批热爱公益、有行动力的人组建的。”马毅说,当时索玛花支教活动正在招募老师,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

  入选后,马毅承诺要在凉山支教一年,但是这个决定当初却没有得到家人的理解。“我的家庭并不富裕。”马毅表示,家里人都觉得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应该挑起家里的担子挣钱养家。“可内心的动力却在驱使着我一定要去支教。”马毅说,他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还年轻,应该去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将来才不会后悔。”在马毅的一再坚持下,家人最终还是同意了。

  悬崖边上的小学:

  步行3小时上山

  今年2月26日,经过半个月的培训,马毅和同行的3名支教老师从西昌市出发,去往林川小学。“当天不能到达学校,我们在布拖县住了一晚。”马毅回忆道,第二天早上他们从布拖县出发,再转车到乌依乡,最后步行3个小时到达林川小学。

  林川小学所在的阿布洛哈村,彞语译为“深沟里的锅底”,意思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村民对我们这些支教老师特别热情,特意赶来自己家的马为我们驮运行李。”马毅说,他带的行李比较简单,就是一些换洗衣物和平时自己比较爱看的书。

  “这个村子还有一个名字叫‘麻风村’,上世纪60年代曾被隔离,专门用来治疗麻风病人。后来改名为康复村,再后来生病康复的人们在这里养育了后代,就有了阿布洛哈村。”马毅说,阿布洛哈村四面环山、地势险要,且人烟稀少,而他任教的林川小学就坐落在一个悬崖边上。

  “五星红旗飘扬在这个以青山作为背景的山谷里,显得尤为亮眼,我知道那就是我要工作一年的地方。”马毅说,他要在这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没有老师的学校:

  支教老师撑起来

  马毅到达林川小学几天后,学校如期开学了。学校来了52个孩子,大到14岁,小到5岁,有的孩子读了七八年小学,可由于基础差一直没毕业;有的孩子还没到入学年龄,就跟着哥哥姐姐跑到学校来。

  马毅介绍说,这里说是学校,其实并没有老师,全靠有人来支教,孩子们才能上学。目前,加他在内共有4名支教老师,学校只有二年级和四年级两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他担任二年级班任,负责教语文和数学。“学生们都是彝族,汉语普遍较差,只会简单的表达,上起课来特别吃力。”马毅说,刚开始要从拼音讲起,慢慢过渡到字,再到词,“现在他们当中有的已经会写句子和一段话了。

  有一次,语文课要讲解《》这首诗,马毅就带着孩子们到山上去体会“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情景,告诉他们这是在讲生活当中像画一样的美景。班上孩子们听懂了“”这个词,不约而同采了山上的小花送给马毅。“当时真的特别感动,眼泪就在眼里转悠。”马毅说。

  采访中,马毅并没有向记者过多讲述他经历的艰苦,他总说,此次支教活动已经给支教老师提供了吃住,生活上虽稍显简单,但内心却是前所未有的充实。虽然有时他也会因为孩子们的顽皮感到头疼,对反复讲解多次的知识点孩子们仍不理解而感到困惑……但马毅说,孩子们的一哭一笑、一言一行都发自真心,真实得令人动容。

  获得全家人支持:

  课外书辗转运山里

  在了解到山区孩子们课外书特别匮乏时,马毅多次和妈妈沟通,看能不能联系一个哈尔滨的小学帮忙捐些课外书。“这里的孩子们能有一本新书就会高兴好几天,他们太渴望知识了。”马毅说。

  上个月,马毅的妈妈通过亲戚找到哈尔滨松北区前进小学的一些家长,家长们听说马毅支教的故事后特别感动,立刻在家长群中发动大家捐书,一天时间就获捐上千本图书。

  “我妈当时就给我邮过来了,这些图书足足有一百多斤重。由于图书只能先邮到山下的校长家,再找马驮到山上来,所以现在图书还没到学校。”马毅说,等书到了,他会第一时间拍下孩子们收到图书后的可爱笑脸。

  对于艰苦的支教生活,马毅已然习惯。“现在走山路我可熟练了,原本3个多小时才能走到学校,现在一个小时就走到了。”马毅说,还有不到半年时间他的支教就要结束了,现在就感觉很舍不得这里,舍不得孩子们。“如果可以,我还想再继续支教,留在这些孩子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