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豆腐坊“变身”大产业

28.03.2016  10:10

  天刚蒙蒙亮,宾县宁远镇宁西村王公明家的干豆腐作坊门前就停了好几台外地来的车,他们都是抢着买当天刚出锅还冒着热气的新鲜干豆腐来的,有的还打包装带到日本、俄罗斯等地的东北老乡圈。

  水好豆子好 干豆腐才好

  在宁西村,像王公明家这样的干豆腐作坊有10多家,都是从前一天晚上11点半就开始忙活。王公明每天都要先检查一下泡了10个小时的黄豆是否泡好,“泡得时间太长,豆子就‘浮囊’了;泡得时间太短,豆子没吃足水分,做出的豆腐也不香。”他抓起一把豆子告诉记者,“把豆子掰开,里面泡出来浅浅的洼兜才算泡到时候。

  随着机器转动,泡好的黄豆变成新鲜豆浆,浓浓的豆香飘满屋。“俺们这干豆腐为啥好吃?除了最传统的制作工艺外,水好、豆子好也是别的地方比不了的。”王公明得意地说,这里用的是山泉水,豆子是在背阴山脚下种植的无污染绿色大豆,做出来的豆制品当然比别的地方的香。“前几年,有个哈市城区的老板来找我去城里做干豆腐,我说,这干豆腐只能在这做,到外地就不香了。”王公明说。

  滤掉豆渣,开始用卤水点豆腐。王公明说:“点豆腐可是技术活,全凭经验,一只手慢慢加卤水,另一只手得不停搅拌豆浆,这样做出来的豆腐脑才不会结块。

  引外来资本 建“干豆腐镇

  冬天旺季时,宁西村的每个豆腐作坊每天至少做二三百斤干豆腐。干豆腐作坊都是夫妻配合,每个程序都是在与时间赛跑。王公明说:“豆腐脑点完后必须拿木棍搅成糊状,趁热乎的时候一瓢一瓢抓紧泼,凉了就做不成。快还不能乱,泼多泼少泼得不均匀都成不了型。

  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制作,一张张泛着热气、豆香四溢的干豆腐就制作完成了。撕一块放嘴里嚼,一点感觉不到豆渣味,满口都是豆香。

  王公明说:“腊月旺季的时候,刚做出的干豆腐还没出门就被订走了,有的还打上包装,说要发到北京、日本,最远还有捎到俄罗斯的。”夏天淡季的时候,农民们常常走街串巷卖干豆腐,往往不到中午就卖完了。

  宁远镇镇长田忠良介绍说,除了宁西村,在宁远镇周边大约有30多家这样的干豆腐加工作坊,按每家每天平均产干豆腐150斤计算,宁远镇每天可生产加工近5000斤豆制品,这也使宁远镇成为宾县远近闻名的干豆腐镇。

  “按1斤豆子出1斤干豆腐计算,每个作坊靠卖干豆腐每个月的收入就可达上万元,干豆腐产业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型的最好方式。”田忠良说,未来,宁远镇打算依托干豆腐的影响力,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将干豆腐产业做大,成为名副其实的“干豆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