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声乐展演:由“比赛”到“展演”的蜕变

13.08.2016  16:34

第十二届全国声乐展演现场。 记者刘心杨摄

  全国声乐比赛可谓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重头戏”,目前活跃在国内外的歌唱家,如阎维文、王秀芬、幺红、戴玉强、聂建华、吴碧霞、王传越、伊泓远、曹芙嘉等,都是在全国声乐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若说今年全国声乐比赛的最大变化,那就是由比赛变为展演,首次采取交响乐团和流行乐队现场伴奏的方式,并首次开展“一人一评”的模式让评委与演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展演,让艺术碰撞“扑面而来

  “选择这两首歌演唱需要勇气和非常好的心态,这两点你做到了,你的形象非常好,音乐感觉也很好,说明声乐基本功的训练不错。那么大的乐队伴奏,唱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你要差一点的话就被他们盖过去了。”9日,在第十二届全国声乐展演美声组演出现场,年近90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坚持站着完成对每一位选手的点评,让观众深深感受到老艺术家的敬业精神和对年轻人的关爱。

  今年参加声乐展演的选手都很幸运,得到了和艺术家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美声组评委刘维维表示,以往该项演出都是按照文华奖去评奖,今年演出改为展演,几乎可以说没有奖项,评委直接面对演员,对演员的演唱和作品的理解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刘维维认为把全国声乐比赛变为全国声乐展演是这次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最大改进。“对演员和观众来说,展演要更好一些。所有演员大多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演出,演出很长时间,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现状是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这次通过专家点评,他们可以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哪些,虽然可能仅仅是简单的几句话,但如果演员听到心里去了,对他将来的艺术生涯一定会有帮助,而观众也能通过评委点评,更好地品味歌曲。

  展演,音乐爱好者品味艺术的殿堂

  演出现场,记者遇见哈尔滨学院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王洋。在演出过程中,她用手机录下每一位选手的演唱和专家们的现场点评。“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在家门口欣赏到这样高水平的演出备受鼓舞,到场评委都是业界大师,比赛选手也很厉害,对我非常有启发。”王洋兴奋地对记者说。在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工作的李女士也对展演形式赞不绝口,“展演更加客观,现场增加对演唱者的点评,在专家点评的过程中观众也能学到音乐知识,加深了对演唱作品的理解和演唱技术的了解。

  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黑龙江音乐博物馆馆长苗笛认为,为了使“哈夏”能够真正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音乐盛会,近年来的“哈夏”在舞台演出形式以外又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声乐比赛。这不仅丰富了“哈夏”的活动内容,更重要的是给艺术新人提供了崭露头角的难得机遇。按照艺术规律,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新人与佳作的不断涌现,则是艺术创新的具体体现。国际上,传统声乐、器乐比赛规则,都是评委按照制定好的具体技术标准(如音准、发声方法、艺术表现力)等进行评定打分,最后排出选手的名次,而这次“哈夏”的声乐比赛,采用的是新颖的开放式的评判规则,即参赛选手以展演形式呈现在评委和观众的面前。选手展现给观众和评委的是舞台综合表现能力,评委对每一位选手的舞台表演能力当场作出公开评述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比赛关键环节的透明度,使参赛选手对自己的综合实力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知,使其今后的改进和努力方向更明确,观众则对舞台表演标准有了一次全方位了解的机遇。对评委而言,同样是一次考验评判水平、能力的测试。

  尝试:交响乐团和流行乐队现场伴奏

  代表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参加本次展演的美声专业教师李丹对自己的发挥总体满意。“跟交响乐团配合时间比较少,磨合不够,总体感觉还可以”,李丹对记者说。与往届仅用钢琴伴奏或伴奏带不同,本届展演美声组、民族组的4场音乐会,全部由哈尔滨交响乐团现场伴奏;流行音乐组的音乐会,由流行乐队现场伴奏。这不仅增加参演歌手的演唱难度,5天100首歌曲,也给伴奏乐团和指挥带来挑战。组委会有关负责人员表示,采取乐团现场伴奏的方式,目的就是突出专业性,进一步提升展演质量和参演歌手的演唱水平,给予观众更好的观赏体验。

  对于交响乐团现场伴奏,李丹认为相比原来的钢琴伴奏,交响乐队更能调动演员的情感,让演员的发挥更圆满。李丹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希望,“希望以后能让乐团和演员磨合时间多一些,交响乐演出非常辛苦,一天演奏80首歌曲难度很大,希望以后能多给一些时间,让演员和乐团有更多准备。”(记者:谭湘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