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孩玻璃球卡喉危在旦夕环环相扣接力救援转危为安

01.11.2016  12:36

昨天下午,本应是一个平静的星期天,可一7岁男孩突发气管异物命悬一线,在哈尔滨上演了一场接力救援。

昨天下午2时20分,省医院急诊科突然闯进来一男一女,怀抱着一个男孩,女子边哭边呼救:快、快、快救救孩子!正在值班的外科医生康雪峰迅速接诊,此时的男孩嘴唇青紫、呼吸极度困难、燥动不安、两侧的嘴角还有新鲜的血迹,检查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血氧保合度已下降至60%,孩子已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虽然给孩子戴上了高流量氧气面罩,但由氧气并不能吸入!康大夫一边对症处置一边向家属询问着病史,原来在一旁已经泣不成声的女子是孩子的妈妈,男孩今年7岁,二十分钟前一个人在屋子里玩玻璃球的孩子突然跑到她跟前,脸憋的通红用手指着嘴,表情很是痛苦,孩子可能被玻璃球卡住了!孩子妈妈赶紧抱着孩子冲出屋子,拦了一辆出租车,同他们一起来医院的男子就是出租车司机,他见孩子情况危急,立即播打了龙广交通台请求帮助,一路闯红灯将男孩送到了省医院急诊科。

时间就是生命!孩子的病情已不允许将其转入院后再进行救治。就地抢救!“快请耳鼻喉科、麻醉科医生会诊!”康雪峰大夫一边吩咐着护士一边站在孩子身后,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对男孩进行急救,但遗憾的是此方法未能将卡在男孩气管内的异物取出。就在此时,麻醉科、耳鼻喉科病房和门诊的徝班医生分别带着抢救设备仅用了3分钟就赶到急诊科,恰好途经医院附近的耳鼻喉科主任高志光也闻迅赶到医院,此时孩子的状况已刻不容缓,血氧饱合度在不断的下降,“我先用直达喉镜试试看,如果不能顺利取出,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高志光主任一边下医嘱一边开始操作。

还好一切顺利,一个直径2厘米的玻璃球被从咽喉的声门处取出,咽喉要道一下被打通,呼吸瞬间通畅,脸色逐渐红润,就在所有人长出了一口气时高志光主任下达了第二道医嘱“立即入院、防止喉头水肿出现二次呼吸阻塞,抗炎治疗!”据高志光主任介绍,此次男孩得救幸亏各各环节衔接的紧凑,再晚5分钟、再晚5分钟男孩就会因窒息而发生不测!

据急诊科的康雪峰医生介绍,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每年他在急诊都会接诊几十例气管异物的患者,其中以5岁以下儿童和老年脑梗患者居多,由于气道堵塞后患者无法进行呼吸,故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气管异物停留越久危害越大,因此,气管异物一般均应尽早取出,以避免或减少发生窒息和其他并发病的机会。

他为男孩采用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叫腹部冲击法,救护人从背后抱住其腹部,一手握拳,将拇指一侧放在病人上腹部, 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其腹部,反复有节奏用力地冲击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出,可冲击6-8次。可做为现场紧急救护的方法,若上述方法未能奏效,则应立即将患者送医院急救,在喉镜或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切不可拖延。呼吸停止的即给予口对口人工呼吸,以期为抢救争取时间。 有些较小的异物呛入气管后,患者一阵呛咳后,并没有咳出任何异物,却很快平静下来。说明异物已进入支气管内,支气管异物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呼吸障碍。但绝不可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认为异物迟早总会咳出,因为异物一旦进入支气管,被咳出的机会是极少的。异物在肺内存留时间过长,不仅不易取出,还可引起支气管肺炎、肺不张、肺脓肿等严重疾病,影响肺功能。所以,凡是明知有异物呛入气管,在没有窒息的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呼吸障碍表现,也应尽早去医院行胸部CT等检查,以便在气管镜下取出异物。




省医院宣传科     徐劲松   李红 供稿


附件:
省委第十二巡视组向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反馈专项巡视情况
按照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8月29日,卫生厅
巡视公告
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卫生厅
关于变更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门户网站域名的通知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网站发展指引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