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老人好事做了半世纪

12.10.2015  17:27

  日前,浙江洞头一户普通的家庭,一本承载着82岁老人董绍新半个多世纪“好事人生”的笔记本,被传到孙子董逸翔的手中。笔记本已经褪色,纸张、笔迹也已经泛黄。但这里面记录的100多件从1954年8月至2012年7月18日所做的好事,让笔记本的主人董绍新犹如至宝而珍藏。

  立志,此生要做100件好事

  在笔记本的内页上,一件件好事记录得一清二楚:1956年,把新婚的棉被赠予贫困“五保户”;1961年,风雨天渡轮上遇到晕船妇人,主动让出雨伞;2008年,为东屏寮顶村贫困大学生筹学费……事情虽然琐碎,但60年的坚持,却令人心生敬意。

  董绍新21岁来到洞头人民银行工作,晚上回家便会捧起《毛泽东选集》《论共产党员修养》等书籍。在研读理论著作的过程中,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萌发这辈子要为有困难的人做100件有益的事的想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954年,董绍新迈出60年“好事之路”的第一步。当时,作为驻村干部,董老走访中得知沙岙村的一户人家生活极度贫困,每个月只有二十几块钱工资的他带头捐了1块钱,又发动干部、村民一起帮助这户人家渡过难关。在此之后,凡是哪里听到、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他总是毫不吝惜地把善款送到他们的手中,再把事情经过记录在笔记本上。

  坚持,承诺终于兑现从银行工作人员,到县财政局领导,再到金融机构负责人,身份转变但董绍新做好事的心始终没有变。从最初每月拿出一两元,到现在每月六七百元,好事“基金”的存放点也从抽屉“搬”到银行,他还专门办了“助贫残专折”,将每月工资的十分之一拿出来作为专款。

  董绍新这辈子没有穿过西装,唯一的正装是一件中山装。为了省钱,40分钟以内的路程,他坚持步行,牛皮鞋底每年要补上三次;在吃上毫不讲究,只求温饱足矣;为了省钱,他几乎从不旅游。可对于需要帮助的对象,老人却十分慷慨。到目前为止,到底捐助了多少钱,董老说已不记得,但从老人一页不起眼的工作小结上可窥一斑。上面写着从1998年到2011年,作为关工委“编外人员”的他以关工委名义筹资33.39万元,个人捐款4.9万元,帮助大学生70人。 1994年,董老从洞头建行退休时,他的笔记本上记录了70件做过的好事。2012年7月,董老办百件好事的承诺终于实现,从那之后,他再为群众做好事也不再记录到本上。

  在他“好事人生”的感召下,不断有人加入到做好事的队伍中。2013年,在董老牵头下,洞头关爱帮扶小组宣告成立,如今,小组已经发展至39人。

  传承,望子孙学会做人

  老人说之所以将笔记本交给孙子,是希望他把“好事人生”一代代传下去,也是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这将会成为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林晓苏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