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巴彦县“四调整”调出农业增收曲

26.02.2016  10:29

  元宵节已过,年味依然很浓。在巴彦县西集镇驿马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社员们可是忙得热火朝天,这边分苗定栽,那边打理草莓秧苗,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草莓温室大棚里,青翠欲滴。十几名社员蹲在一垄垄的草莓秧旁忙着打理秧叶,一簇簇的绿叶下已露出了一粒粒鲜红的果实。

  “年后的第一批果就要成熟了,再过十几天就可采摘上市了。”说起草莓,说到棚室经济,驿马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社员张显涛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我们种植的草莓采用冬眠方法,就是在寒冷时候将温室温度控制在零上3到5摄氏度,草莓秧苗进入冬眠,不再生长。过了寒冷期,温室加温,秧苗开始生长,2月下旬鲜草莓就可以上市,这样既节省了取暖成本,又能抓住上市时机。我们采用了独特的施肥方法,将牛奶、豆饼与肥料混合在一起,这样草莓口感特别清新,也特别香甜。同时,用蜜蜂授粉,粘虫板清除飞虫,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使草莓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增加了经济效益。

  谈起效益,张显涛更是合不拢嘴,他说,合作社去年8月从丹东引进草莓品种,一个温室一年可生产4茬,净赚5.5万元。

  巴彦县西集镇近年来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借助哈尔滨市沿哈肇路建设蔬菜基地的契机,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信息服务、技术指导、促强帮弱、以点带面”等措施,在棚室经济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经济,由黄瓜、茄子、辣椒等“大果蔬”,调整为草莓、火龙果、瓜果和芹菜等叶菜和小果蔬,在调优农业结构的同时,经济效益可观。

  如今,西集镇已成为巴彦县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正努力打造省城近郊绿色“菜园”。蔬菜生产基地组建了少陵河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驿马山果蔬专业合作社、杨坡果蔬专业合作社、繁荣果蔬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以生产蔬菜、瓜果、葡萄和花卉为主的专业合作社。现在,各蔬菜专业合作社共种植蔬菜8000亩,建设温室65栋。全镇仅蔬菜一项,农民每年就可增加收入3000万元以上。

  巴彦县委书记王春华说,巴彦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去年粮食产量达到33.6亿斤,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但农业大而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基本县情,针对这一实际,巴彦县近年来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实施产业立县的重要举措,抓调整、强产业、上项目,努力实现优势调强、产业调大、结构调优、效益调高的工作目标。

  巴彦县围绕松花江做足水经济,全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通过近三年努力,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向水稻上调,规划建设了松花江沿江大灌区建设项目,全县水田面积新

  增20万亩,受益农户2.4万户,可带动灌区农户年增收1.5亿元以上;向绿色有机上调,全县绿色有机水稻发展到11万亩,带动农户4000户,户均年增收2.25万元;向果蔬产业上调,全县蔬菜面积新增3.2万亩,发展到6万亩,其中建设蔬菜温室300栋,大棚1400栋,种植裸地菜5万亩,带动农户1200户,户均年增收3.1万元;向特色作物上调,大力引导农民发展马铃薯和特色杂粮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新增5万亩,达到11万亩,马铃薯淀粉、粉条加工企业45家,带动农户7600户,户均年增收4210元。杂粮等作物新增2万亩,调整到5万亩。大豆调整到34万亩,减少1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