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市长韩立华:依托煤不唯煤 双轮转型促发展

13.01.2015  13:48

  记者 文天心

   “作为一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七台河煤及相关产业占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非农就业岗位的比重,都在80%以上。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十分脆弱,全市经济与煤焦市场‘同此凉热’。特别是近几年,煤焦市场持续低迷,对七台河经济冲击很大,多项指标负增长。而且从资源禀赋看,全市煤炭资源探明可采储量只有6亿多吨,平均可采不足20年。转型发展不仅是必由之路,而且迫在眉睫。”这是七台河市市长韩立华在谈到七台河如何落实省委“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时对记者讲的一席话。

  韩立华说,近些年,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转型作为万事之首,坚持“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注重煤与非煤“双轮”驱动,为经济止跌回升注入动力。预计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扭转了连续21个月负增长的不利局面。

  第一,突出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七台河是全国实施保护性开采的三大稀有煤田之一,优质主焦煤具有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等特性,是钢铁和煤化工产业的优质原料。而且一定时期内,全市经济发展还不能完全离开煤。为此,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依托煤,努力延伸煤,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已形成洗煤能力2400万吨,焦炭产能1000万吨(占全省的一半以上),焦炉煤气制甲醇能力40万吨,煤焦油加工能力60万吨,粗苯加工能力1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248万千瓦。基本形成了原煤—精煤—炼焦—焦炉煤气制甲醇—LNG,原煤—洗中煤—发电—粉煤灰建材,煤焦油生产柴油、萘、酚、针状焦,粗苯生产纯苯、甲苯、二甲苯等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

  第二,大上非煤产业项目。围绕做强做大非煤产业集群上项目,非煤经济发展逐年提速。以双叶为龙头的木制品企业发展到102户,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到50户,食品药品企业96户,新型建材企业19户。2014年全市重点推进的50个产业项目中,非煤项目数量、投资额分别占88.5%、64.5%。

  第三,提高园区承载功能。我们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先后建设了省级七台河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园区,总面积65.8平方公里,承载产业项目80多个,完成投资110多亿元。省级七台河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亿多元,起步区5平方公里实现了“七通一平”,入驻企业35户,固定资产投资48.2亿元。省级煤化工园区规划面积21.8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7.4亿元,已入驻宝泰隆等17户规模以上企业,3个大型煤化工项目正在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园区是全省唯一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规划面积200公顷,已完成投资3.78亿元,有4户企业入驻。金沙健康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入驻企业8户。今后,我们重点规划建设桃山区和新兴区共享的综合产业园区、不少于5平方公里的勃利县综合性工业园区、以奥瑞德蓝宝石项目为中心的茄子河工业集中区,支持乡镇联合辟建产业园区。第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实施《鼓励非公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出台了18条《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产业项目审批减免市本级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企业投诉中心”,实施产业项目“并联审批”、“一站式”办公等“保姆式”服务,对重点项目实行15个工作日内预审。深入开展“联企、包区、助村、帮户”和“农事村办、企事厂办、居民事社区办”,以及“生活细节和服务环境最佳最差评比”等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到企业现场办公,帮助解决融资、用地等具体问题。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