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绿色食品产业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的地位作用

10.09.2014  12:08

  本网讯(张霁月)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市绿色食品协会结合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实际,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如何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其内容之一是,应充分认识绿色食品产业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的地位作用。 

  从把“两大平原”建成“四区”的全新定位看,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建成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的必然要求。我市绿色食品从1995年起步。近20年来,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是基地规模快速扩张。目前,全市“三品一标”认证数量767个、面积156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2%,其中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个,面积780万亩,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大型标准化基地县(市)、区全覆盖。二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到2013年底,全市绿色有机食品龙头企业28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16户,基本形成了绿色食品产业群体。绿色有机食品原料产量291.8万吨,产值78.6亿元;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量555万吨,产值137.6亿元,占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的50.4%。三是市场营销相应发展。一方面靠质量保营销,我市绿色食品国家抽检合格率多年稳定在99%以上,今年第一、二季度,蔬菜、水果、鱼类、菌类四个品种检测合格率均为100%,位列全省第一。一方面建网络促经销,不仅在省内外建设绿色食品专营连锁店,还建立绿色食品电子商务网,逐步形成展示直销、物流配送、内外贸易、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网络格局。我市20年绿色食品产业的较快发展已为建成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绿色食品产业与现代农业的依附关系看,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有效途径。绿色食品产业既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全新产业形态,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坚持标准化生产。我市早在90年代中后期,结合绿色食品生产实际,借鉴国家和省内外相关标准,制定了《地方标准——佳木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成为全省最早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在不断充实完善基础上,使我市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快速扩张,并形成县(市)区全覆盖之势,进而增强了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和能力,推动现代农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坚持产业化经营。绿色食品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形态,尤为注重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不仅推进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而且推进“产供销”向“销供产”转变,不断加强市场建设,探索实现优质优价的途径,促进企业和农民增收,进而构建起从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增收的长效机制。绿色食品产业坚持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两大鲜明特征,完全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也与“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是一致的,亦可为有效途径。 

  从绿色食品产业的基本特征看,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最佳选择。在绿色食品产业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中可以体现“三个并重”,即三个先进并重、三个安全并重和三个效益并重。“三个先进并重”,就是先进工业装备、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同等重要,互为作用,缺一不可。“三个安全并重”,就是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同时确保,相互依存,互为支撑。“三个效益并重”,就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获得,相互促进,综合提高。 

  由此可见,绿色食品这一全新的产业形态融入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之中,就会以其“先进性、安全性和综合效益性”,凸显了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拓展了现代农业的表现形态,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汇总一句话,就是提升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