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苏君阳教授在师范大讲堂活动中作精彩报告

03.11.2014  17:14

  按照“师范大讲堂”系列活动的总体部署, 10月22日下午,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苏君阳教授在教学楼253会议室作了题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理念、问题与策略”的精彩报告。报告由教务处处长王红梅主持,校长薛宝林、副校长陈相伟、校工会主席丁连举以及全体专、兼职教师聆听了报告。
苏君阳教授是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督导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原理、教育政策与行政、中小学教育管理。近5年来,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育部青年基金课题1项,参加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委托课题10余项。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主编著作、与他人合著10余部。在《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高等教育》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教育学》、《高等教育》、《中小学管理》)等全文转载。             
  报告中,苏教授首先播放了哈佛最受欢迎的政治哲学课《公正——如何才是最好》的教学视频片段,然后与现场教师进行互动,一起分析了该门课程受欢迎的原因,并通过数据和图片,对比国内一些高校教师的课堂状况,引发大家深思:学生需要的是风趣幽默的、开放互动的、生成性的、对话性的、能够参与的课堂教学。接下来,苏教授从5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理念、问题与策略:第一,从课堂与教学的本质、功能与目的阐述了课堂教学为什么要学生参与;第二,从学生有参与的需求、有很强的合作探究能力、有很好的表达能力、有很强的资料查找与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第三,从“参与”的本质、学生参与的内涵、类型、价值与作用、程度与水平等方面阐明了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本质;第四,从师生对课堂教学参与的意义与价值缺乏正确认识,忽视课前预习教学环节,课堂提问不具有启发性,没有学生的提问与分享,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缺失合作学习与探究、听与记笔记是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常态、缺乏成功感与快乐体验、逃课与旷课等方面分析了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现状与问题;第五,从转变知识观,转变学生的学习观,掌握提问、练习的艺术,发挥合作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分组讨论的艺术等方面分析了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水平的基本策略。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一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懈的追求,苏教授的报告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苏教授用幽默的语言、探讨的方式,在理论的阐述、案例的分析、实践经验的介绍和比较中,引导与会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对我们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组织形式、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