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生命不朽的警魂

13.04.2016  09:29

  在生命的最后30分钟,方正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宝兴中队中队长马洪军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直到突发脑出血,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公安交管事业。52岁的生命历程,20多年的从警岁月,马洪军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

   愧对家人常自责

  3月31日一大早,马洪军和平常一样带队在辖区公路上巡逻。8时35分,他接到110指令,在辖区公路上有两车相刮要求出警。他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勘查,随后将当事人带回中队进行调解。9时50分,马洪军突然感到手臂发麻并且迅速发展到全身不适。对待工作历来一丝不苟的他让同事接下手头的工作,并且履行了请销假制度,随后他就昏迷了过去。同事迅速将马洪军送到了医院并通知了他的家人。

  4月1日14时46分,经方正县人民医院和哈医大一院医护人员的抢救,马洪军终因脑出血抢救无效而辞世。

  就在马洪军牺牲的前几天,一向乐观的他竟然上了火。妻子问他原因,他说本来队里人手就少,这几天又赶上考公务员,有3个年轻协管员一起请假去考试了,现在只剩下他们4个人。两个乡镇的辖区,他们日常巡逻都有点应付不过来,要是再出点事故,就更不好办了。顾不上血压、血糖双高的老毛病,马洪军带领战友日夜奔波在巡逻执勤的路上。

  方正县公安局副局长、交通管理大队大队长刘君告诉记者,这两年在老马的心里,始终有一种对家人的愧疚感。私下聊天的时候,马洪军不只一次向他表示,由于常常要夜以继日地值班、加班,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家人,尤其是对已古稀之年的老父亲。

  马洪军的妻子没有正式工作,虽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但家里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马洪军的女儿正在读高中,他的猝然离去让还上学的女儿和这个家一下失去了依靠。

   无愧无悔从警路

  虽然对家人常心怀愧疚,但在工作上,马洪军一直要求自己要做到无愧于心。

  1964年出生的马洪军,1994年走上交通民警的岗位。在22年的从警工作中,马洪军一直兢兢业业、务实本分、秉公执法、公正严明。

  2010年,在推进农村“三方”合署办公上,马洪军创造性地落实“五长联动”机制,在全县第一个形成了农村“大交管”工作格局。2013年,马洪军深入各村屯协调组建了“县—乡—村”交通安全委员会组织。2014年,马洪军深入到辖区的千家万户,摸清辖区机动车、驾驶人的详细情况,为上级部门要求的精细化管理打牢了基础。

  2014年,在一次夜查酒驾的统一行动中,马洪军查处了一起酒驾。他没有因弟弟讲情而徇私情,依法对违法当事人做出了处罚。对辖区内的事故黑点,他更是未雨绸缪。宝兴乡新安村有一处全县出名的事故多发点,是一个将近70度的转角弯道,并与一条跨河桥相连,路窄弯大。2006年马洪军来到宝兴中队后,认真查看了此处的地形地势,制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他在弯道两头安装了减速带,设置了警示标识。

  多年的从警生涯,马洪军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连年获得方正县公安局和大队“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热心助人暖四方

  工作上,马洪军“脸黑”、“嘴黑”不饶人;生活中,他却心慈手软,善解人意,急人之难。

  2014年,宝兴中队包扶宝兴乡太平村。看到太平村道路低洼难行,马洪军筹集资金带领中队民警和村民动手修好了2条4公里长的村路。同年7月,马洪军还为胜利村提供了5000棵花苗,栽种于主街两旁。村里搞文体活动,马洪军又为村里送去篮球架。

  付金花老人是宝兴乡长龙村的贫困户,她女儿常年在外打工,她带着患有白血病的外孙子和还在上小学的外孙女。这些年,马洪军经常自掏腰包给老人送去粮油等生活必需品。

  幸福村困难家庭的崔佳敏2011年考取哈尔滨的大学,由于没钱上学准备辍学,马洪军得知后为崔佳敏缴纳了1000元学费。大学四年,马洪军为崔佳敏缴纳4000元学费。幸福村困难户叶春佳患有肺病,身体虚弱不能劳动,马洪军经常去叶家看望,每年春节都送去500元钱及米面,已有7年之久。2014年,马洪军自己掏腰包为常年瘫痪在床的胜利村村民王忠甫购买了轮椅。

  对于身边的父老乡亲,他能慷慨解囊、无私援助。对于路上遇到的陌生人,他同样能急人之困,施以援手。

  2014年农历腊月的一个深夜,马洪军在高速公路上巡逻时发现一辆小轿车因没油抛锚了,马洪军二话没说,拉着司机去买回了汽油,并谢绝了车主酬谢。

  送别马洪军那天,马洪军生前战友——方正县200多名警察和他帮助过的父老乡亲都来了。他们都想再握一握他的手,再看一眼他的脸,送他最后一程。(杨洪亮 记者刘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