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引经据典谈抗战
【编前语】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习近平在谈到抗战时曾多次用典,寓意深邃。他不但告诫世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铭记70多年前的惨痛教训,才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同时也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学习进行时”专栏带您一起细细品味这些“经典”的现实意义。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讲话原文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详细
◎典故出处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释义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的意思是无;“初”的意思是始;“鲜”的意思是少;“克”的意思是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终。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招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刘卫兵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 讲话原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否认侵略历史,是对历史的嘲弄,是对人类良知的侮辱,必然失信于世界人民。 >>详细
◎典故出处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公孙丑下》
◎释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讲话原文
在那场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中,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详细
◎典故出处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去国十年馀泪血,登舟三宿见旌旗。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现代)郭沫若《归国杂吟》
◎释义
“蹈厉”,指舞蹈时动作的威武,后比喻奋发有为,意气昂扬。“一戎衣”谓一穿上戎装。这句诗的含义是,诗人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热切希望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奋发抗战,同心同德地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9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 讲话原文
在抗战英雄身上,充分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极其残暴,以惨绝人寰的手段对待中国人民,企图以屠杀和死亡让中国人民屈服。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人人抱定必死之心。成千上万的英雄们,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奋勇前进,在侵略者的屠刀下英勇就义,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详细
◎典故出处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正气歌》
◎ 释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2015年9月2日,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
◎讲话原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详细
◎典故出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唐)刘禹锡《蜀先祖庙》
◎释义
这句话表示英雄气概可谓顶天立地,经历千秋万代威风凛凛至今依然,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
2014年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讲话原文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详细
◎典故出处
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藏之无形,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管子·形势》(节选)
◎ 释义
这句话是说,对当今有疑惑不解的事可以考察古代,对未来不了解则可以考察过去。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讲话原文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庄严揭幕。我们设置这尊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 >>详细
◎典故出处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寤寐言,永矢弗谖。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寤寐歌,永矢弗过。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寤寐宿,永矢弗告。——《国风·卫风·考槃》
◎ 释义
这句话表示,历史永远不能忘记,要铭记历史,祈愿和平。
2014年9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原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异常惨烈,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进而发展到战略反攻,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详细
◎典故出处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先秦)屈原《九歌·国殇》
◎释义
这两句诗大意是说,那些为国献身的将士们,不仅具有勇于冲锋陷阵的气概,更具誓死不屈的精神。引用这两句诗是赞美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不屈的先烈们,充分表达出对那些在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的先烈们的景仰与怀念之情。
2014年7月7日,首都各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集会,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2014年7月7日,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
◎讲话原文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详细
◎典故出处
伏睹魏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虞无以过此。群臣会议,皆言汉祚已终。臣闻昏明迭用,否泰相济,天命未改,历数有归,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晋)刘琨《劝进表》
古有多难兴国,殷忧启圣,盖事危则志锐,情苦则虑深,故能转祸为福也。——(北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张廷珪》
◎释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多灾多难,往往能够启发人的心智,成为有一番事业的“圣人”。国家逢多事之秋,往往能大破大立,成就繁荣盛世。
2014年3月2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国虽大,好战必亡。”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讲话原文
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详细
◎典故出处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司马法》
◎释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即便再强大,如果喜欢战争也必然会灭亡。引用此句是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会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传统。
编辑: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