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落幕

23.08.2015  01:36

      20日晚19:30-22:00,2015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研究生论坛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17位研究生做了学术报告,报告包含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作物栽培与耕作三个方向。论坛由来自山东农业大学的王东教授主持。20日晚20:00-21:30,作物学学科发展报告在图书馆229召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述民研究员主持,来自全国各个领域的7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作物学学科发展报告综合部分进行研讨。

研究生论坛

作物学学科发展报告

      21日,2015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围绕“现代作物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在我校教学楼与图书馆分设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作物栽培与耕作三个会场。
      在教学楼教阶二生物技术分会场,专家们针对农业生物技术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作了交流,报告内容包含作物重要基因的挖掘与调控机理,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和品种改良,作物重要性状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让生物技术的研发与作物科学结合的更加紧密。

生物技术分会场

      在教学楼教阶六遗传资源与作物育种分会场,围绕资源创制和育种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在新种质材料创造的过程中明确基因特性和相关标记,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来制订育种目标,育种注重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机械化水平和挑战性技术的完善应用。

遗传资源与作物育种分会场

      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栽培学与耕作学分会场,报告内容涵盖大田作物的高产超高产的规律与关键栽培技术,主要作物优质型的机理以及调控技术,作物肥水高效利用的机理与利用,作物生产环境污染与绿色生产技术、作物的种植制度的改革等,为生产实践提供了好的思路和技术。

栽培学与耕作学分会场

      21日下午17时,2015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闭幕式在我校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原中国农科院院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翟虎渠教授,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张长利,黑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长、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苏俊教授,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党委书记张保明研究员,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副局长李新海研究员,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邹德堂院长与作物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我校师生参与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研究员张爱民主持。

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研究员张爱民主持闭幕式并讲话

      三个分会场的代表邱丽娟、刘录祥、张洪程分别汇报了分会场的具体情况。张长利宣读了“优秀学术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的结果,参会领导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随后进行了下一届学术年会交接仪式,副校长张长利、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翟虎渠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党委书记张保明完成了交接仪式。张保明在致辞中肯定了本次会议的重要作用,并邀请各位代表参加明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以及第七届国际作物大会。

分会场代表邱丽娟、刘录祥、张洪程分别汇报分会场研讨情况

我校副校长张长利宣读“优秀学术报告奖”和“优秀墙报奖”结果

获奖者合影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党委书记张保明研究员致辞

      最后张爱民代表大会,感谢中国作物学会、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作物学会以及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的支持,感谢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的领导和全体师生对本次大会的精心组织和细致安排。2015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在掌声中落下帷幕。
      据悉,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作物科学最高级别学术交流会议,本届大会邀请到3位院士,4名外籍专家,共作了13个大会报告,57个分会场学术报告,17个研究生论坛报告,以及50个研究生墙报参加展示。会议内容包括粮食安全、种质资源,涉及精确栽培等现代生产技术,涵盖品种选育的新方法、新技术,对于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不同宏观与微观、国内与国外、品种与作物、基础与前沿、生态与安全、高产与优质等不同层面深入交流,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供稿/农学院  摄影/尚慧  戴志慧  赵均翌 苏萌  编辑/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