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济春副主任在2016年全省医疗管理工作会议的讲话

26.04.2016  16:51

深化改革 优化服务

推进全省医疗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邢济春

2016年4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医疗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和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医疗管理工作,分析形势,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研究部署2016年重点任务,为推进“十三五”时期医疗事业改革发展打基础、开好头、起好步。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成就和2015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全省医疗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管理,取得了较好成绩。全省医疗战线上的同志们,牢固坚持立足服务抓监管、抓好监管促发展的思路,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医改大局、服务人民健康,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务实重干,实现了重点有突破、整体上台阶的工作目标。

(一)“十二五”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我省基本建立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相互协调和有序竞争的医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三级预防保健网络日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服务可及性进一步增强。全省医疗卫生机构达到21241个,较“十一五”增长了21.82%,其中民营医疗机构数量达到5506个、增长 32.31 %,床位数达到201538张、增长20.63%。“十二五”期间,全省建设了6个市级区域医疗中心、8个区域儿童医疗中心、64个县级医院儿科和4个县、区急救站。同时,疾病应急救助有序开展,在全省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设立了疾病应急救助专项基金,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身体健康。

二是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医疗机构门急诊达到5.24亿人次、较“十一五”增长69.1%,入院2269.4万人次、较“十一五”增长46.7%,手术546.7万人次、较“十一五”增长52.6%。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充实壮大,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12469人、较“十一五”末增加23857人、增长11.2%,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17人、较“十一五”末增加0.1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3人、较“十一五”末增加0.66人。医疗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争取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8个,涉及29个专业;成立了59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通过对口支援、建立医疗联合体、医师多点执业、推进远程医疗等,建立了城市医师下基层新机制,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医院诊疗能力显著提高。无偿献血事业稳定发展,荣获2010至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称号。

三是医疗秩序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全省医疗机构大力加强行风建设,努力创建“平安医院”,启动实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活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取得积极进展。十二五期间,全省成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123个,受理医疗纠纷调解成功率91.2%,医疗责任保险赔付结案率100%。参保医疗机构数达到460所,二级以上医院参加医疗责任险比率为63.23%。患者对医疗纠纷调解的满意度97.8%,患者对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满意度100%,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调解的满意度100%,医务人员对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的满意度99.3%。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有效改善了全省的医疗秩序。

四是助力医改稳妥推进。“十二五”期间,按照医改工作要求,积极落实各项制度,确定七台河市和齐齐哈尔市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全省64个县全面推开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出台了《关于促进黑龙江省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黑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关于分级诊疗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制度措施,保障了医改相关工作要求落地,也保障了相关的医疗服务管理和运行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组织7400余名县级医院执业医师赴三级医院轮训,同时培训其他各级各类医务人员10000余人次,有力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为群众就医提供了更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2015年医疗管理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分级诊疗有序试点。建立完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制度,鼓励城乡居民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以新农合政策为抓手,引导合理就医,建立首诊负责制和就诊患者转诊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大力推行医联体模式,以城区医联体建设为重点,启动了4个城市试点。以签约服务为切入点,推动基层首诊,全省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组建了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为突破口,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作用,指导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预防、合理就医和规范治疗,规范采用中医药疗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二是多元化办医格局逐步构建。制定了《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放宽社会资本准入限制, 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提升社会办医规模和水平。 按照每千人口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预留了床位。2015年全省批准设置民营医疗机构60家,规划设置床位7621张,规划投资22.6 亿元。引导社会资本向举办康复养老、儿童妇产等紧缺医疗机构和肿瘤诊断、独立影像、医学检验、互联网+等高端专业方向投资。调整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放宽医师级别、专业和执业地点限制,鼓励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三是行政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做好简政放权,将护士注册权限下放至设区的市和省直管县;将乙类大型设备审批除省直单位外全部下放到各市、农垦、森工卫生计生部门管理;对外籍医师、港澳台医师短期行医许可实施属地化管理。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对二、三类医疗技术实施备案制管理,与省药监局、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出台了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做好人员准入工作,2015年,参加全国护士资格考试通过9349人,通过率63.17%;参加全国医师资格考试通过7599人,通过率48.28%,较往年均有了明显提升。

四是群众就医体验不断提升。全省医疗机构坚持改善医疗服务,通过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有122个医疗机构推行了日间手术,缩短了住院患者等候时间。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临床路径管理、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冠脉介入管理和医学影像管理,强化要求大型设备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互认等方法,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开展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巡查,发现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明显加强。加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管理,促进我省重点专科优中更强。推进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切实缓解特殊群体就医难题。不断开展多种培训,重点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开展全省儿科医师转岗培训,改善基层儿科医师短缺的局面。

五是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2015年,我省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并实现院内各科室全覆盖,护理工作不断改善在增强人民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了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的综合评价,完成《黑龙江省贯彻落实“十二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自评报告》。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组织2015年全省护理技能大赛,共有42个代表队、126名选手参加比赛,比赛个人总成绩前6名的同志被省总工会授予了“黑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并对个人总成绩第一名授予“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六是血液供应和临床用血安全得到保障。无偿献血事业稳定发展,我省和各市地已连续多年名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省和先进城市行列。已形成以省血液中心为龙头、地级中心血站为基础、基层偏远地区中心血库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血液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无偿献血工作的良好氛围。血液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全省建立了14个血液核酸检测实验室,已实现全省采集血液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有效缩短传染性疾病的窗口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用血安全。全省医疗机构不断加强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多方面控制不合理用血,2015年相比2010年,在诊疗人次增长70%基础上,临床用血仅增长24%。

七是援疆工作成效显著。我省在对口支援新疆阿勒泰地区工作中,创新提出“组团式”援疆新模式。采用对受援医院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专科提高等各方面采取团队化支持的方式,帮助受援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快速提升。通过“组团式”援疆,为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三甲”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评价。中组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要求各援疆省市在“十三五”期间对全疆各受援医院普遍推行这一模式。

八是城乡对口支援取得新突破。建立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对口支援关系,实现每个县均与城市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执行了配套政策和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城乡医院对口医院支援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和定期评估制度,并进行评估结果排名;县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及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急危重症的诊疗能力显著提高。30万人口以上的县医院均达到了二级甲等医院水平,与三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的县级医院达到108 家,支援医院帮助建立了特色专科30余个。重症监护、血液透析等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常见肿瘤规范化诊治等在县级医院快速普及。

九是行风建设工作继续加强。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管行业必须管行风”,行风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注重加强统筹协调,成立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九不准”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行风热线”,加强医疗卫生行业建设“九不准”和统方管理,大力开展反商业贿赂共防共治机制建设;注重加强督促落实,省卫生计生委与各地市签订《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纪委监督责任书》,并把过度检查、过度用药、过度治疗作为专项治理的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2015年吊销医师执业(助理)证书4人,已向全省公示。同时,做好目标考核,将大型医院巡查与行风建设“九不准”具体要求相结合,建立定期督导检查制度,加大问责和查处力度。

十是“平安医院”创建扎实推进。不断完善组织制度建设,成立了以孙东生副省长为组长的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协调小组,建立了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和涉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印发了《黑龙江省创建“平安医院”加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开展了“平安医院”创建宣传周活动,表彰群众推选的“群众满意的好医生”。将医院投诉管理与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建设有效衔接,实行首诉负责制,努力把医疗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全省13个地市均已设立医调委,2015年全省各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医疗纠纷656件,调解成功598件。加强医疗机构治安保卫工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了医患纠纷预警机制,加强联防联控、警医联动。通过“平安医院”创建,2015年未发生社会影响恶劣涉医事件,未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未发生媒体对涉医事件恶意炒作。

二、深刻认识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决胜时期。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了“推进健康龙江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医疗服务战线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首先,从需求侧看。医疗服务需求呈现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第一,需求更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状况愈加关注,看病就医的需求量明显增加。第二,要求更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原来单纯满足于“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提高到要求“就诊方便、就医舒心”。第三,结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生育政策调整等形势变化,疾病谱和患病人群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就医对象中老年患者、高龄产妇以及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比例提高。第四,任务更重。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的要求,“十三五”时期要组织对农村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其次,从供给侧看。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和服务供给总体不足的矛盾,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与满足群众就医方便可及的矛盾,医疗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滞后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矛盾依然存在。如何深入挖掘潜力,保护和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以增加医疗服务量,如何切实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以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完善,如何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无缝衔接,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最后,从医疗管理看。经济社会发展和医学科技进步,给医疗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PPP等一些新概念、新模式、新业态在医疗领域陆续出现,精准医疗等新技术的应用,给现有的医疗监管提出了新挑战。社会力量办医的设置审批和日常监管问题,简政放权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问题,“互联网+医疗”的边界界定问题,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问题等等,都要求医疗管理适应新形势,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迫切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学习,转变方式,跟上形势。

三、做好2016年及“十三五”时期医疗管理工作

(一)围绕深化医改,加强医疗管理。

一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分级诊疗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抓手,也是“十三五”期间医改工作的核心重点之一。分级诊疗的总体思路是要实现“四个分开”,即通过设置各级区域医疗中心实现看病就医的区域分开,通过加强县医院能力建设实现患者就诊城乡分开,通过推行日间手术实现急慢分开,通过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病种实现上下分开。第一,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结合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充分发挥我省各级区域医疗中心作用,发挥其疑难病诊疗和优势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差异,推进区域间医疗服务同质化,减少患者跨市县流动就医,减轻各大学附属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压力。各地要总结医联体、医院集团等模式和经验,建立上下联动机制,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形成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第二,以慢性病和日间手术为切入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要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在2017年之前全面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组成团队,为患者提供签约服务。三级医院要逐步开展日间手术,在医联体内下转术后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运行效率,实现急慢分治。第三,促进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区域检查检验资源共享,大力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服务能力差距,提高县域内就诊率。第四,进一步扩大试点城市覆盖面。2016年,我省将在80%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利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加强对公立医院试点城市的跟踪、指导和评估。

二要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第一,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2016年工作方案包含10项重点工作,分别是1.全面实施预约诊疗,三级医院要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2.逐步推行日间手术,三级医院要逐步推行日间手术。3.持续改善医疗质量,今年将开展提升医疗质量专项活动。4.多种形式信息推送,使患者获取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及时。5.费用结算方便快捷,减少患者排队缴费次数,缩短排队等候时间。6.药事服务保障安全,医疗机构要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确保患者用药更加安全。7.急诊急救无缝衔接,做好院内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衔接,畅通绿色通道,不推诿、拒诊急诊患者。8.深入推进优质护理,保障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9.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满足患者中医医疗服务需求。10.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各地各单位要在巩固2015年成效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推出便民利民惠民措施,重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方便患者就医。城市大型三级医院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梳理2015年在医疗服务方面患者反映强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将改进措施和服务承诺在门诊、病房等公共区域公示,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增强群众获得感。第二,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过去几年,国家和省里在基层医疗机构硬件建设上已经大量投入,下一步各地要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使县级医院能够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力争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第三,进一步做好疾病应急救助。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地都已设立了救助基金。各医疗机构要积极救治急诊患者,坚决杜绝“见死不救”和突破道德底线的现象发生。截止目前,我省已筹集疾病应急救助资金6834万元并拨付至各市基金专户。但报销进度比较缓慢,报销额度仅1169万元,各地要重点解决对患者身份确认、基金支付报销难题,合理使用救助资金,让救助基金规范地花在“救急难”的刀刃上,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特别是尚未开始报销的市,要积极主动的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采取强有力措施,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推进此项工作。第四,注重缓解特殊群体就医难题。继续做好65岁以上老人优先挂号、优先诊疗、优先住院,逐步增加对残疾军人的三优先服务,对老年体弱和行动不便的残疾军人提供导诊、陪诊、协助取药等便民服务。

三要努力推动社会办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发展社会办医放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位置,提出要“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省政府《关于促进黑龙江省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我省社会办医,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规模化、多层次方向发展”。为此,省卫生计生委今年印发了62号文件,提出了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的重要意义,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束缚。要将省政府《关于促进黑龙江省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和省卫生计生委《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传达到各级基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抓紧清理和修改涉及社会办医准入、执业、监管等方面的文件,消除阻碍社会办医发展的政策障碍;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鼓励引导社会办医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进一步落实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二)强化医疗服务,实施健康扶贫。

一要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第一,提高医疗服务规范化水平。要发挥好质控中心作用,加强各质控中心服务能力建设,做好医疗质量控制。要继续开展冠脉介入治疗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实施定期点评和淘汰机制;继续开展医学影像质控,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落实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指标。第二,加大临床药事管理力度。利用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指标,建立合理用药评价体系。通过开展用药监测、用药评价和处方点评,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要继续落实抗菌药物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加大抗菌药物应用监测,查找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全面深入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战略,继续组织专家对我省药物合理应用督导检查。第三,推动护理事业发展。国家要求到2020年,每千人口护士达到3.14人,我省目前为2.3人,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我省每年有近万名护士通过国家护士资格考试,护士队伍不断扩大,护士队伍的年轻化趋势明显。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各地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切实做好新入职护士和专科护士培训。同时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推进三级医院帮扶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我省二级以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医院进行督导评价,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护理质量和水平,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深入开展。

二要实施精准健康扶贫,有效杜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第一,做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工作。在继续做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28个贫困县县级医院工作。以省内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为骨干、其它三级甲等医院为支撑,从2016年起,建立三级甲等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一对一帮扶的长效机制,并建立引导医疗卫生人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政策机制。由三级医院选派副院长到28个贫困县县医院任职,同时派驻至少5名医务人员组成的支援团队驻点帮扶,帮助受援医院开展日常诊疗服务,建立针对当地疾病谱的临床诊疗科目,逐步提升贫困县医院诊疗能力。贫困人口按规定由二级医院转诊到上级支援医院就医,上级支援医院要优先安排,并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床费。实施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贫困县乡镇卫生院计划,覆盖贫困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第二,开展贫困家庭大病救治。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结算机制。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实施大病分类救治;全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贫困人口,持贫困人口健康卡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社会慈善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第三,加强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十三五”期间,结合三级医院帮扶行动,加强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通过调研贫困县县级医院需求,制定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计划,每个县级医院根据本单位情况,选择服务能力较强或群众需求较大的专业,采取每年重点建设1个专业的方式,在省市两级帮扶下,利用5年时间,完成5个重点专科建设。

(三)推进行风建设,建设“平安医院”。

一要持续大力加强行风建设,突出抓好四个环节:第一,坚持教育先行,筑牢思想防线。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法规、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和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党的纪律规章。加强违纪违法案件的警示教育,构筑抵御不正之风的底线。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建立并完善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贯彻落实行风建设“九不准”和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等工作要求,健全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检查考核评价机制。第三,落实监督检查,切实转变行业作风。将行风检查融入到大型医院巡查中,继续保持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高压态势,着力查处有关人员权钱交易、收受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监管,规范诊疗服务行为。第四,严肃查办案件,进一步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顶风违纪的行为和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严肃查处利用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二要以“平安医院”建设为抓手,进一步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第一,加强分工协作,加快推进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法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打防并举、健全机制”的原则,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第二,运用法治方式,切实解决医疗纠纷、惩处涉医犯罪。落实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的通知》要求,加强治安防控工作,完善预警报告制度;医疗机构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要靠前指挥,提高涉医突发事件现场处置能力,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相关工作;医疗机构要加强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加强重点区域工作巡查,加强重点人群安全防范;医疗纠纷责任未认定前,医疗机构不得赔钱息事。第三,注重调保结合,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调处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三调解一保险”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制度,加强院内投诉、人民调解、司法诉讼、保险理赔等工作的有效衔接。加强医院投诉管理,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规范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拓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覆盖面。第四,提高医疗质量,从源头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面排查医院内部管理漏洞,鼓励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号源、床位等医疗资源管理,满足群众看病需求;提高县医院服务能力,推动大医院医生下沉到基层,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重点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强化产科、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风险控制;积极配合工商等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把好医疗广告准入关,开展好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整治行动。第五,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医学科普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理性对待医疗风险。开展安防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制意识、安全防范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面对突发安全事件,依法做好防范应对的能力。同时做好正面宣传,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要注意做好舆论引导,把握正确舆论方向,确保相关报道客观准确,及时报道涉医案件打击处理情况,对典型案例要通过媒体集中披露,以起到法制教育和打击震慑作用。

(四)统筹做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要做好“十三五”各项规划制定工作。省卫生计生委“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省级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正在抓紧制定中。各地要尽快制定本辖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等,做到“十三五”期间医疗管理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措施。

二要组织做好2016年服务百姓健康大型义诊活动。每年一度的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是展示卫生系统形象,体现党和政府温暖的重要活动。各地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义诊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加强健康和医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提高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树立卫生计生和中医药系统良好形象,形成常态化的义诊工作机制和模式。

三要继续做好援疆援藏工作。援藏、援疆是体现党的关怀,落实少数民族政策,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医疗卫生“组团式”支援模式是我省工作的亮点。“十三五”期间,全省卫生计生部门要继续坚决贯彻党中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定不移的做好援藏援疆工作。

四要建立供需平衡的血液保障长效机制。强化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无偿献血机制,建成与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血站服务体系。巩固核酸检测全覆盖成果,健全血液质量控制和改进体系,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建立合适的临床用血评价制度,推进临床合理用血。

五要加强医疗管理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刻认识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研究新业态,领会新精神,掌握新方法,努力提高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坚持法制底线,依法行政,对医疗行业的管理一定要于法有据、有法可依。对于行业发展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要放管结合,既要简政放权,释放行业发展活力,又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措施,保障行业健康发展。重大政策出台之前,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全面论证,谨慎决策。要注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相关配套政策。要加大医疗管理干部队伍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同志们,加强医疗管理工作,推进医疗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医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有效手段。让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努力完成2016年医疗管理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