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2030年前后发射引力波探测星组
2月16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胡文瑞院士(右二)在媒体见面会上介绍“空间太极计划”。新华社发
2月16日,中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新的空间探测引力波计划——“太极”。
中国科学院院士、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胡文瑞透露,太极计划的设想之一是在2030年前后发射3颗卫星组成的引力波探测星组,用激光干涉方法进行中低频波段引力波的直接探测,目标是观测双黑洞并合和极大质量比天体并合时产生的引力波辐射,以及其他的宇宙引力波辐射过程。
据悉,太极计划是一个中欧合作的国际合作计划,目前有两个方案。方案一是参加欧洲空间局的eLISA双边合作计划。方案二是发射3颗中国的引力波探测卫星组,与2035年左右发射的eLISA卫星组同时邀游太空,独立进行引力波探测,两组卫星互相补充和检验测量结果。
在世界屋脊捕捉宇宙的“初啼”
中国科学家计划在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阿里,捕捉宇宙诞生的“初啼”。
宇宙暴胀理论认为,在大爆炸发生后的极短一瞬间,宇宙经历了一场快速膨胀,时空产生了剧烈扰动。这“暴胀”过程中产生的“原初引力波”就会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留下可探测的印迹。寻找原初引力波,就是要在这一微波背景辐射找到引力波的独特印记。
美国科学家2014年在南极的BICEP实验一度认为发现了原初引力波,结果发现,他们错将银河系中星际尘埃造成的干扰当成了宇宙的“初啼”。然而这一结果更激发了原初引力波探测的新高潮。
2014年5月,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带领团队提出在西藏阿里开展CMB实验研究。据他介绍,原初引力波太微弱,所以要选干扰尽可能少的区域。大气越稀薄、水汽含量越少,才越有希望看清原初引力波留下的痕迹。目前,科学家在全球共选出了4个最佳观测点,南半球是南极和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北半球在格陵兰岛和中国西藏阿里。阿里有望成为北半球天区第一个地面观测点,与南半球实现联合观测。
中科院高能所副研究员李虹说,阿里望远镜与位于南极的BICEP望远镜原理类似,但精度更高,中美将合作研制。如果现在就开始积极研发,预计3至5年内能建成并投入使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研究员、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研究者苏萌说,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同行,都对阿里台址很感兴趣,希望开展合作。中国多家单位与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国家实验室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人类能否用已掌握的物理学规律去理解宇宙的诞生?到底宇宙是否发生过急剧的暴胀过程?这是研究原初引力波独特的科学目标,是其他引力波探测手段都无法解答的。”苏萌说。
地球最大“耳朵”聆听天籁之音
中国西南贵州,在形成于4500万年前的巨型天坑中,科学家与工程师们正在建造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像一只庞大而灵敏的“耳朵”,将捕捉来自遥远星尘最细微的“声音”,洞察隐藏在宇宙深处的秘密。
“大耳朵”正式的名字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科学家将它的英文名缩写为FAST。这项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天文工程,总投资将超过11亿元,2011年3月动工,预计2016年9月竣工。建成后,这座射电望远镜在未来20至30年将保持世界一流地位。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射电部首席科学家李菂说,FAST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利用脉冲星探测引力波。引力波会使脉冲到达时间发生变化。如果能观测到全天的脉冲星或者某一方向上的多个脉冲星周期发生变化,就能探测到引力波。
李菂说,实际上科学家对脉冲双星绕转轨道的观测间接证明引力波的存在,已经在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FAST跟这一类观测非常接近,针对的是超大质量黑洞合并。超大质量黑洞之间一般距离很远,周围有大量的重子物质和吸积过程,会伴随着各种明确、强烈的电磁信号,这样就可以做更多的天体物理研究,例如是什么样的黑洞,是什么样的轨道,吸积多少物质等。”
“LIGO的实验打开了一个观测宇宙的新窗口,也使我们对于FAST获取更丰富的天体物理信息以及推动物理前沿发展,更有信心。”李菂说。
谁将拨动天空的琴弦
此前,中山大学提出过另一项空间探测引力波计划,并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天琴计划”。
该计划提出者,中山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罗俊介绍说,天琴计划为四个阶段:一是完成月球/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大型激光陀螺仪等地面辅助设施,完成中国自己的月地测距,同时检验牛顿万有引力常数的变化;二是发射一颗卫星,完成无拖曳控制、星载激光干涉仪等关键技术验证,以及空间等效原理实验检验;三是发射两颗卫星,完成高精度惯性传感、星间激光测距等关键技术验证,以及全球重力场测量;四是完成所有空间引力波探测所需的关键技术,发射3颗地球高轨卫星进行引力波探测。
目前,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正在建设引力波研究所需的地面基础设施。已经启动山洞超静实验室和激光测距地面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技术研究已有具体进展。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说,未来30年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期,要从追赶成为国际领先,至少在部分领域需要发起一批标志性的科学工程,有一批重大科学成果,同时不缺席国际上的其他重大科学项目,共享其重大科学成果。
“虽然我已经80岁了,也许不能看到卫星的发射。但我希望通过‘太极’这一计划,使中国成为国际上空间引力波研究重要基地之一。”胡文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