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亏转盈 再创佳绩——2017年大庆市规模以上工业效益运行情况分析
2017年,按照经济发展要追求更高质量,坚定不移弹好转型发展“四重奏”、勇闯全面振兴“四条路”,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总体要求,努力提升发展质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实现“爆发性”增长,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征。
一、主要行业带动作用凸显,地方工业效益贡献度不断提升,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释放经济活力 1.主要行业齐发力,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2017年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逐季稍有回落,但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且较同期增长幅度也较大。2017年大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8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97.9亿元,同比增长17.5%。从企业规模看: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有22户,其中超百亿的企业5户。这22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79.2亿元,占全市的83.2%,同比增长20.5%。主营业务收入在5—1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35户,比上年增加5户。从主要行业拉动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营业务收入964.4亿元,同比增长25.3%,拉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9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加工业817.2亿元,同比增长14.4%,拉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361亿元,同比增长19.1%,拉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250.1亿元,同比增长75.3%,拉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8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164亿元,同比增长10%,拉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
2.工业企业扭亏增盈裂变增长,地方经济效益贡献度逐步提升。2017年,全市越来越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步摆脱经营困境,利润扭亏为盈取得成效,扭转了2016年亏损15.2亿元的窘境并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7.1亿元。从中直和地方看: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有效激活、实力不断壮大,主营业务净利润率为9%,高于中直3.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贡献更加突出。我市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3户,实现利润总额101.8亿元,同比增长142.2%,占全市利润总额的51.7%,与中直企业“平分秋色”。从盈亏企业数量看:盈利企业279户(其中地方275户),占企业总数的77.9%,利润总额实现212.3亿元(其中地方108亿元),比同期盈利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6%。其中,利润总额超10亿的企业4户,比上年增加1户,利润总额在1—10亿元的企业9户,比上年增加1户。亏损企业69户,较上年减少20户;亏损面为19.3%,较上年下降5个百分点。
2017年月度亏损面、亏损额
总体看,企业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改善、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以及扶持企业发展政策等因素。
3.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成反“Z”型发展趋势利好。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391.2,比上年提高58.7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成果提升,应收账款回收周期缩短,企业资金风险得到控制,综合效率提高。一是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企业经营成果有所提升。全市规上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7.4%(标准值3.71%),较2016年提高7.8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成果良好。二是产值利润率提高,企业综合效益改善。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利润率为7%,2016年产值利润率为负,企业综合效率改善。三是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缩短,资金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15.3天,比2016年减少了2.4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大幅缩短,一方面反映企业的赊销意识更为强烈,在财务风险防控意识上更为谨慎;另一方面也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得到控制。其它指标中,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总资产贡献率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指标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同比加快0.3次。企业经济状况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017年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趋势图(%)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彰显成效,释放企业盈利空间。去库存方面,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高达99.71%,全年工业产销率均在99.28%以上,最高达99.79%。半成品存货80.5亿元,同比减少2.2%。
降成本方面,供给侧改革初显成效的一个最明显特征来自企业成本降低,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78.8元,同比减少3.35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连续11个月同比下降,其中2月份下降额最高达14.2元,最低在12月份下降额3.4元。
去杠杆方面,全市资产负债率38.4%,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化、建材、机械,医药、装备、汽车6个行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3%、48.4%、60.4%、41.4%、60.2%、61.2%,分别降低3.4、3.5、4.3、6.9、3.8、1.7个百分点;石油、食品、电子、纺织、电力生产供应和农产品加工6个行业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4.5%、38.3%、9.8%、45%、95.7%、40.1%,分别提高2、0.4、6.4、7.8、10.9、1.3个百分点。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种现象,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高于60%)的行业都在相应的降低,比如汽车制造业,而资产负债率较低(低于40%)的行业多数都在相应提高,如电子制造业。尽管总体资产负债率微升,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部分行业负债率在低于合理区间(40%-60%)的适度上升或高于合理期间的适度降低反而促进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使企业运行更佳。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主营业务收入呈“二八定律”趋势,收入水平不均衡。从大类行业的占比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等6个行业占我市33个大类行业的18.2%,可以认为是20%,而它们完成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80%以上。从企业数量看:70户企业(占全市规上企业的20%)可以完成全市主营业务收入的80%甚至更多。充分说明主要行业及重点企业运行良好,但换一个角度分析,过度依赖某一行业(产业)和某些企业必定会受制于它们,它们的波动对全市的影响较大,正如我市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企业有5户(其中地方只有沃尔沃1家),它们的变动时刻左右着全市经济走势,故此产业结构调整,地方单体企业改造升级扩容迫在眉睫。
二是协调发展任重道远,中直地方发展差异较大,各县区发展良莠不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资产为12.4亿元,中直户均资产高达665.1亿元,地方户均资产近3.1亿元;从户均利润来看,全市户均利润为0.6亿元,中直户均利润19.1亿元,地方0.3亿元;从县区户均利润看只有高新区户均利润高于地方户均利润,林甸、杜尔伯特、肇州、萨尔图比较接近,分别为0.29亿元、0.26亿元、0.25亿元、0.24亿元,其他4个县区中只有让胡路为负0.03亿元。可以看出,中直企业资产累计过大导致户均资产较高,而地方企业资产累计相对较少,但从另一个层面分析,资产利润率中直为2.9%,而地方为9.2%,此项指标明显高于中直,说明地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和改善,但是资本积累也必须加强。
三是部分重要基础行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偏高,金融运行情况比较窘迫。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是40%—60%。2017年,全市有8个行业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60%的临界值,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制造业为61.2%,尽管电力行业资产负债率本身很高,但高达94.3%仍需重视。景气调查数据显示,110户企业中有25.5%的企业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主要原因为贷款回笼慢、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占比分别为28.6%、20.4%和10.2%。这些情况表明企业资金链容易断裂,需要我们警醒。
三、对策建议
为提高工业经济效益,推动我市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重点是要进一步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大结构调整步伐,做好运行监测分析,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控制生产风险。
一是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助力企业产业升级,加快转型发展。一要把创新驱动作为火车头,把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提升、供应链的完善作为动车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动大创新、坚持从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招引培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尽快形成“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油头化尾”产业集群。二要全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建高水平、竞争力强,有牵动作用、促进成果转化的好项目和提质改造项目,促使尽快建成达产,充分释放产能,提质增效。三要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厚植新优势,继续抓好工业企业入规工作,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市工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二是做好运行监测,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协调各县区经济发展。密切关注各地区主要产品产量、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严格把控经济数据,利用企业反映的财务数据结合生产数据,针对各县区的特色产业进行合理分析并指导、鼓励各县区发展优势产业,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三是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助力企业发展。一方面积极引导金融、担保、资产管理等机构与企业和项目对接,通过订单质押、资产质押、联名担保等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恢复企业造血功能,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另一方面由政府“搭桥”,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综合授信,建立更加完善且“人性化”的多元信用体系,支持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业务,帮助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