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3年将在新疆南疆开展地灾应急调查

02.08.2016  18:30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新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研讨会上了解到,从2017年开始,我国将在新疆南疆的叶城县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开展为期3年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总工程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殷跃平介绍,该调查工作主要在城镇、人口密集区和重要工程项目地进行。

  应急调查将从7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对叶城县和塔县进行全流域覆盖;二是对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进行更高分辨率的调查评估;三是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建立自动化、可视化的监测预警系统;四是开展特殊的地质灾害成灾模式研究;五是开展对地震和强降雨情况下的快速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六是开展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七是建立综合的地质灾害应急信息平台。

  殷跃平介绍说,叶城县、塔县地质地貌在地震高发的昆仑山北麓地带具有典型代表性,叶城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堵溃型泥石流,做好该应急调查工作,有利于提高新疆乃至西北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据了解,该项目将在叶城县地质灾害高发易发的9000平方公里内以及塔县2000平方公里的中巴经济走廊内开展小流域(1∶1万比例尺)调查。未来3年,国家将投资3600万元,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将在该项目上配套投入。

  为期3年的调查工作将动用卫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收集基础数据,对新的成灾模式进行研究,还将对聚居30人以上的村镇、5800多处安居富民点开展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时监测,对社区、村镇居民进行减灾防灾培训。

   新闻链接  

  2016年7月6日凌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叶城县柯克亚乡六村发生特大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灾害,部分房屋被毁,道路、电力及通信中断,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了解,叶城“7·6”泥石流灾害发生地位于昆仑山北麓,初步分析,由突发强降雨引发,降雨在短时间内导致山体发生滑坡,堵塞河道,而后溃决引发泥石流。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近日说:“以往,新疆地质灾害多发生在伊犁河谷,干旱的南疆地区较少发生,而新疆叶城‘7·6’泥石流就是较为罕见的灾害链致灾模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从新疆地广人稀的实际情况看,以流域为单位和以人员密集区为主要目标的调查可能更有实际意义,更具针对性,更容易发现那些防范难度极大的远程、高速滑坡和泥石流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