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2016年工作安排部署

04.03.2016  14:59

      当前,黑龙江省年均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面积达到450多万亩。食叶害虫、杨树蛀干害虫、鼠害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对我省森林资源特别是重点景观森林、绿色通道、重点工程林、国防林等构成严重危害。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年,黑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将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防治方针。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加强和落实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着力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救灾三大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突出抓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切实提高整体防治工作水平,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重要保障。

      今年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围绕着以下几个防控指标开展: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8‰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2%以上;预测预报准确率85%;种苗产地检疫率99%。同时,还将加强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做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除治工作,降低灾害损失。

      一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办《意见》。持续深入抓好国办《意见》贯彻,推进省政府办公厅《意见》中各项措施和任务的落实。认真执行国办《意见》月报制度。签订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政府间、林业部门间“双线”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防治责任。出台责任书执行检查综合考评方案,12月份进行“双线”责任书执行情况年度考评,并将考评结果通报全省。

      二是继续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10月底前完成外业补充调查、标本采集鉴定、普查汇总等工作。各地要加强普查工作专项督导,实行进展季度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普查工作年底前完成。

      三是加强西部杨树食叶害虫、蛀干害虫、东部叶蜂和鼠害的防治工作。加大对绿色通道、风景名胜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检查督导,确保景观效果。12月份开展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药种类有关规定执行情况抽检。积极培育社会化防治市场,有条件的县市要积极推进政府购买防治、监测服务工作,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四是加强苗木产地检疫监督检查,保证造林用苗质量。加强对来自疫区外包装物的监控,各地检疫机构要对涉木企业进行登记及不定期的抽检,涉木企业登记工作在5月底前完成。各地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将检疫工作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确保检疫执法工作正常开展。各地要加强检疫执法和检疫审批的事中、事后监管。各地按规定时限上报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情况,3月底前公布全省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县级疫区。

      五是重点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方面的工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加强数据报送监管。审核并及时上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周报、月报及文字材料。按要求完成全省新系统数据补录工作。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会商活动,各地要定期向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发布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信息,适时发布生产性预报。加强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管理工作,按要求完成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主测对象为鼠害的要按国家要求,直报有关数据。各鼠害发生区要做好鼠害的调查监测,适时发布生产性预报。参加东北四省(区)美国白蛾及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会商活动,及时向区域合作单位通报黑龙江省美国白蛾及其它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动态。

      六是加大科技推广与普及工作,围绕国办《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意见》贯彻落实工作,借助报刊、网络等载体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宣传。各地要及时向政府和相关部门通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信息,提高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对森防工作的重视程度。6月、11月进行森防信息质量评比,评比活动以地市为基本单位开展,使各地森防工作负责人员对森防信息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业务能力,积极开展“宣传森防行业先进人物,做爱岗敬业森防人”的活动。并加强行业队伍业务培训,预计今年将举办2期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培训班,聘请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及全省的林业专家为学员授课,预计将培训人员2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