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帮扶三千穷娃 一个公益平台的"规矩"和"方圆"

14.01.2015  14:49

  记者 程瑶

  从救助一个孩子到成立“爱心办”

  大庆市让胡路区爱心企业联合会会长尹洪阁告诉记者,联合会的成立缘于一个叫做谷慧娟的孩子。

  2012年8月2日,大庆晚报报道了让胡路区红骥牧场孤儿谷慧娟考上大学却没钱上学的事。经过多方努力,一名爱心企业家承担了谷慧娟大学四年的4万元学费。

  “不能再让一个孩子失学,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应该有一个平台能把社会上的爱心力量凝聚起来,把有心反哺社会的爱心企业组织起来。由此,隶属于让胡路区关工委的爱心企业联合会应运而生,专门开展让区下辖一镇三场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尹洪阁介绍说,爱心企业联合会下设办公室简称“爱心办”,经过紧张的筹备,2012年9月21日,爱心企业联合会正式成立,79家爱心企业积极加入成为首批会员,提出“我奉献、我付出、我快乐”的口号。

  成立初期,联合会对辖区内所有贫困孩子进行了摸底调查,并为每个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建立了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档案。随后组织会员企业对这些孩子进行帮扶。在解决了区内全部贫困儿童的学费问题后,又将爱心救助的阳光洒向了大庆其他区县,乃至省内外。

  成立两年多以来,联合会已累计帮扶贫困儿童3100余人次,其中一对一帮扶学生100多名,总救助金额达到225万余元。帮扶范围也从单纯的助学,逐步扩大到济困、助残、助老等爱心志愿活动。

  一场跨越千里的爱心传递

  2014年底,大庆女孩杨悦为支教的四川大凉山瓦姑村100多个没有御寒冬衣的孩子向家乡人求助的消息传来,联合会的企业家们纷纷慷慨解囊,更有王树宽、白冰、李明等6名企业家决定放下繁忙的生意,带着所有大庆人的爱心,亲赴大凉山看望那里的孩子们。

  企业家李明告诉记者,他们从成都赶到西昌,雇了两辆越野车,装上要给孩子们的过冬物资,开始向154公里外的凉山州昭觉县色底乡引等阿莫瓦姑村小学出发。“开始我们以为就算是山路,4个小时也应该到了。没想到一路上遇到两次塌方和多次堵车,山路左侧是立陡的峭壁,右侧是令人眩晕的山谷,每隔几十米就是一个急弯,路面上满是积水和被“控山水”冲刷出的道道沟壑。整整8个小时进了98公里外的昭觉县城,我的腿肚子才停止打颤。”回忆起一路上的艰险,李明至今还心有余悸。

  整整颠簸了两天后,企业家们终于来到建在海拔2600米的山中高原上的瓦姑小学。学校只有青灰色一溜三间平房,一个户外简易厕所,一个由两根木棍三块木板拼凑而成的篮球架。没有校门,没有牌匾,只在平房的门上,用粉笔写着“瓦姑村小学”几个字。“这儿的娃娃太苦了,我们来晚了!”刚下车的企业家王树宽脱口而出。

  “杨悦告诉我们,瓦姑村是大凉山腹地的彝族村寨,约有村民400人。这里的村民常年只吃土豆和玉米,每个家庭都有四五个孩子甚至更多。瓦姑小学有一个学前班,一个三年级,一个四年级,一共有106个孩子。孩子们每天只有帮家里干完活、照顾弟弟妹妹吃完早饭后,才能翻山越岭几个小时来上学。所以,瓦姑小学的第一节课定在9点30分。即便如此,因为大部分人家根本没有表,孩子们迟到是常有的事。”企业家白冰告诉记者,当他们把带来的御寒物资一一分给这些蓬头垢面,在冬日的寒风里还光脚穿着雨鞋或凉鞋的孩子们时,孩子们乐的合不拢嘴,企业家们却十分心酸。

  随后几天,企业家们又先后前往了色底乡的其他两所村寨小学,将余下的羽绒服发给需要的孩子,6位企业家还决定每人长期资助两名大凉山的孩子,让爱心延续。

  “规矩”促“阳光公益”良性成长

  走进爱心企业联合会,最抢眼的莫过于办公室卷柜里一排排整齐的档案夹。从联合会成立开始,每一次会议,每一笔捐助,每一个活动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门别类地按照时间顺序加以记录,并装订成册。记者随意抽出一本名为《获联合会捐赠运动服学生名单》的档案夹,里面整齐排列着身穿运动服的学生照片,每张照片下面详细标明了学生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尹洪阁告诉记者,近两年,每年联合会都要组织会员企业为全区新入学的学生捐赠800套运动服。这个档案和其他的捐助档案一样,就是为了让企业家们知道他们捐赠的东西去了哪儿,衣服穿在了谁的身上。

  记者在这里了解到,联合会成立之初,尹洪阁就定下了两条规矩:一不建账户,二不设库房。联合会的爱心办只为企业和需要帮助的人牵线搭桥,现金和物资都由企业直接交给捐助对象,联合会不经手一分钱。联合会还聘请了让胡路区纪检委、审计局、财政局、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为监察员,以保证捐助的公正透明。

  “这几年,中国的公益组织不论大小,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信任危机。我们联合会定下这样的规矩,就是为了打消爱心人士的顾虑。同时为了保证专款专用,我们还要求现金助学的爱心企业家与捐助对象的学校进行对接,由学校为受助学生分别建账,由学生的班主任老师而不是家长来监管这些资金的流向并做详细记录。孩子完成当前阶段学业时,余下的钱款要返还给爱心企业家。如果是捐款治病,同样也是把资金直接打给医院,由医院根据结算单使用。以此避免有不负责任的家属把钱挪作他用。”尹洪阁表示,“不沾钱边儿,不占企业便宜”的原则和态度使企业家对联合会更加信任,反哺社会的热情也更高,每次有帮扶对象,几个分会都要争抢帮扶。

  新潮集团副总裁刘天威告诉记者,加入爱心企业联合会,对企业来说更是实现了双赢。“反哺社会是每一个有良心的企业都应该也乐于去做的事,新潮集团从1998年开始做慈善,在加入联合会前,其实有很多困扰。一是无法及时知晓哪些人需要帮助;二是捐助后无法监督钱是不是真正用来给孩子上学或是看病,甚至还有个别人威胁、强迫我们捐助。进了联合会,我们就像有了‘娘家’,有了靠山。不但免去了以前这些烦恼,联合会和关工委的领导还会定期走访企业,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确实受益很大。”

  正是这种“不一样”的公益模式,让入会的企业家们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公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加入。如今,联合会的会员企业已达249家,甚至有不少其他区县的企业家也慕名而来。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