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2015-2016年度种子储备及供需形势预测

22.12.2015  10:17
  本网讯(张霁月)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种子储备和2016年春种子供需形势,佳木斯市农业委员会于2015年12月15日,组织农业专家、种业人士进行座谈,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对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种子储备、余缺、市场走势、价格形势等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 

  一、种子储备及供需形势 

  (一)水稻 

  1、种子存储:我市辖区内有水稻种子生产企业约40家,其中超万吨种子生产企业有5家,且今年水稻种子生产企业采取理性市场运作,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收储工作。目前看,生产量较大,而收储量与历年同期比有所减少,生产品种数量达40余个,已经生产、加工、入库种子近1.2亿公斤,还有近0.8亿公斤水稻种子在种子生产基地代储待加工。其中龙粳31单品种储量1500万公斤以上,高居首位;其次是龙粳46和龙粳43,单品种种子储量过1000万公斤;第三是垦稻12、龙粳29的种子储量均在500万公斤以上;另外,绥粳4、育龙2、龙粳36等品种储量也近300万公斤,其余龙粳25、龙盾103、龙庆稻3、育龙1等储量也在千吨以上。 

  2、种子价格:种子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原种每公斤售价7.00元,良种每公斤售价5.00-5.50元,独家垄断生产品种市场价格居高,如龙粳29、龙粳31、垦稻12等。其他品种市场销售价每公斤也在5.00元以上。 

  3、市场预测:种子储备充足,龙粳31、龙粳43、龙粳46、垦稻12等主栽品种在市场上仍占主导地位。且长粒、优质品种垦稻12、绥粳4市场形势呈上升良好态势,明年市场可能会出现少量短缺,但有育龙1、绥粳18等可以弥补长粒品种不足。 

  (二)玉米 

  1、种子存储:预计玉米种子总量1800万公斤,种子生产企业正在加工,我市有玉米种子生产企业4家,即广源种业、桦南誉丰种业,富锦梅亚种业、田友种业,其种子生产量约800万公斤,生产品种有20余个。其他品种多是采取预约繁殖代理经销品种,种子经营企业按照春定合同陆续入库,现已经入库量过半,2016年调运收储品种数近百个。 

  2、种子价格:由于今年新疆、甘肃玉米制种基地受灾,制种产量下降,种子收购价格提高,致使2016年种子进价普遍提高,中晚熟品种斤价提高1元,销价在17元左右,如哈玉1、鑫鑫一号;早熟、新优、紧俏品种斤价提高2-3元以上,如德美亚、禾田4,销价在20元以上;第二积温带常规普通品种销价在15元左右。 

  3、市场预测:玉米品种呈现的是中早熟品种丰富、早熟品种突出、进货渠道广、种子数量足的良好玉米种子销售市场,早熟品种德美亚1、绿单2等依然走俏,价格呈上扬态势。品种进一步丰富,因省外企业进入我市走乡串村销售,或农民去相邻省购买种子,品种将超过上年,达150个以上。 

  (三)大豆 

  1、种子存储:佳木斯辖区内大豆种子生产、加工、储备只有五家企业,即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黑龙江省先锋种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广源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田友种业有限公司,因受国际大豆冲击,近几年中国大豆生产形势一路走低,黑龙江省种植面积也同样滑到低谷,尽管国家出台相关鼓励种植大豆优惠政策,但与种植玉米、水稻效益相差甚远,大豆种植也难以攀高,鉴于此形势,我市大豆种子生产企业,收储大豆种子略低于去年数量,到目前,大豆种子已经加工入库1000万公斤,其品种多以第二、三积温带品种为主,面向全省供种,早熟品种储备有缺口,依历年经验,主要靠调入解决。 

  2、种子价格:大豆种子市场销售价格,原种每公斤6.50元左右,良种每公斤6.00元左右。每公斤零售价比上年下降0.50元。 

  3、市场预测:虽然大豆早熟种子略有缺口,但周边还有大豆种子生产企业,其生产的种子向我市辐射渗透,如集贤飞龙种业等,且我市大豆种植多集中在富锦、同江,应用品种以早熟为主,而早熟品种均在黑河、北安、嘉荫等地调入,所以大豆种子储量基本能保证我市明年大豆播种需求,按照省4至5积温带增豆压玉调整规划,我市大豆种植面积增幅不会太大。 

  二、各作物种植面积涨跌趋势 

  2015年秋国家粮食收储价格变化,我市各作物种植面积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一是水稻市场商品粮收储价稳中有升,将刺激2016年水稻面积攀升,但受水利设施限制,水稻种植面积攀升空间有限;二是大豆商品市场价格再度跌入低谷,纵然国家出台鼓励种植大豆惠农政策,省制定4-5积温带种植增豆压玉调整规划,但大豆面积上扬几率很小,如不加强政策扶持,其种植面积将进一步萎缩;三是今年玉米市场商品收储价下跌15%左右,2015年玉米种植效益不佳,但生产效益还远比种植大豆好,玉米种植面积下跌幅度不会太大,但应注意春季气候情况,若春季多雨,会造成低洼易涝地块种不上玉米情况下有可能改种大豆。 

  四、2016种子工作应关注几个问题 

  (一)要严防越区种植。切实引导农民科学选择品种,按照生态区划适区适种,严防越区种植,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1、玉米:一定要正确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选择早熟适广、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脱水快玉米品种,应注意玉米大斑病、青枯病防控,杜绝白籽下地,适时早播,全年采取以促早熟、提品质、防病虫为主的栽培技术手段,大力推广玉米通透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着力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秋季玉米含水量,有效减轻秋季玉米烘干压力和防止玉米霉变,保障玉米丰产丰收。 

  2、水稻:一定要科学引导农民选择优质、抗病品种,应注意水稻冷害、病害防治,推广水稻三化栽培技术,适量减氮增磷钾,适时实施药剂防治,促使水稻安全成熟,提高水稻成熟度,着力提升水稻品质,促进水稻增产增收增效。 

  (二)要强化质量监管。加强种子生产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自律,着实提高种子质量,实施对种子质量全程监控,监督企业做好种子质量检测,杜绝不合格种子加工、流通、应用,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三)要制定应急预案。主要是应对春季多雨低洼易涝的救急、对苗期雹灾的救急,及早做好补种救灾种子储备。 

  (四)要调优品种结构。按照省市农业生产向生态、高效农业转变思路,按照省两大平原建设及市水稻双百工程建设方案要求,种子工作应以农业生产提质、提效为目标,大力推广应用优质品种、实施“两减一控”生产技术,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五)要做好化控技术指导。指导农民科学、适时运用化学药剂,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生长抑制剂,尽可能的避免药害发生,确实发挥最大药效,将其药害降低最小,保障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