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欢乐与激情同在 付出与收获并存——我校第五十三届田径运动会侧记

24.05.2015  23:01

      天高云淡的季节,青春洋溢的校园,活力十足的运动健儿,我校第五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终于在全校师生的期盼中拉开了大幕。体育的魅力、运动的激情、振奋的精神,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透过运动场上那些最感动的细节和最精彩的瞬间,我们仿佛看到,豪情满怀的东农学子在青春的跑道上随心飞扬。

镜头一:质朴大气的开幕式

      伴随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军装笔挺,英姿飒爽,踏着整齐步伐的国旗护卫队托着五星红旗和校旗拉开了入场式的帷幕。25个单位的方队依次入场,他们着装整齐,口号响亮,步伐有力,满怀激情的走过主席台,展示了东农师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升旗仪式后校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副校长郭翔宇致开幕词,他指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他对过去我校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上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指出本届运动会对推动我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和构建和谐校园有着积极的重要影响,他希望全体裁判员、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各谋其事、各展所长,希望全体师生员工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充分展示干事创业、团结奋进的特色工作,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运动会进一步提高思想意识,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随着运动员、裁判员代表的庄严宣誓,校长包军宣布运动会开幕,第五十三届田径运动会正式开赛。

体育部主任张亮主持开幕式

郭翔宇在开幕式上讲话

包军宣布运动会开始

开幕式现场

镜头二:精彩绝伦的比赛

      伴随着发令枪声响起,赛场上,运动健儿们摩拳擦掌,蓄势待发,以不服输的劲头儿开始向新的成绩、新的纪录发起冲锋和挑战。这其中,不乏身形壮硕的体育健将,身材姣小、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女孩,也不乏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的敬爱老师。无论是否有“运动天赋”,无论是不是专业选手,每个人都在为体育精神而战,都在为集体的荣誉去拼。
      随着一声枪响,学生女子5000米比赛正式开始,几圈过后,一个蓝色身影以均匀、持久、快速的脚步遥遥领先其他对手,在场观众的视线被这个身高1米60的娇小的身影牢牢吸引,她就是食品学院的段云丽,在本届运动会上,她先后打破了学生女子1500米、3000米、5000米三项校运动会记录,其中女子5000米的纪录已经沉寂了21年。谈起刚刚跑完的比赛,段云丽很兴奋:“对于5000米比赛我还是很紧张的,因为之前从来没在正式的比赛里跑过,当我跑到第七圈半的时候我感觉体力和心理都达到了极限。当时我就在心里跟自己说:既然已经踏上了跑道就要坚持到最后,段云丽你一定可以的!”段云丽说:“除了日常训练我还在学院做勤工助学工作,长跑锻炼了我的耐力、让我懂得坚持,它还带给我一种精神,那就是放手一搏的精神,今后我也会怀揣着这种精神对待我的学习、生活和比赛,争取再得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在今年的省锦标赛取得好的名次为学校争光。
      22日,14:50,女子铅球颁奖仪式刚刚结束,戴亚荣以12.54米将11.25米的原校记录拉开一米之遥,这是戴亚荣第三年打破学校纪录。戴亚荣说:“在运动会上能取得好成绩,靠的是不懈的训练和教练科学细致的指导,运动员们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话说回来同学们运动的目的并不一都是要取得成绩,但很多同学由于忙于学业和各项学生工作疏于锻炼,我希望同学们可以劳逸结合,走出寝室走向操场,怀揣着不怕吃苦、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体育精神走向未来。

比赛现场

镜头三:呐喊传递的力量

      运动场上健儿们你追我赶,场下观众也不示弱,喊着加油、敲着锣鼓、攥着拳头、聚精会神……不光为自己学院的同学,更是为所有参加比赛的同学加油,为运动员的运动精神加油。除了助威,场下的同学还默默的为运动员准备着饮料、巧克力、钉子鞋……帮他们领奖品、包纱布……不论是凯旋归来,还是负伤离场,只要回到观众的队伍中,迎接运动员的都是热烈的掌声、欢呼声……
      一声枪响,4×100接力赛开始,顿时加油声锣鼓声响彻全场,李嘉铭作为领喊员,带领同学们奋力呐喊,为运动员助威。鼓声和呐喊声一直伴随运动员冲到终点。李嘉铭说:“我虽然只是一名观众,看到我们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在赛场上驰骋,心里特别激动。我期待他们能跑出个好成绩,也在心里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发生摔倒、掉接力棒的事故。”看到运动员安全到达终点,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李嘉铭和同学们高兴的举手欢呼,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工程学院辅导员杨森森老师说:“学院半个月之前就开始策划运动会的各项事宜,两周之前就选拔出了前导队队员,并对前导队队员进行了训练。21号下午学生会的同学就开始布置现场,桌子、彩旗、标语、气球和背景牌都安置到位。”此外,学院还为运动员准备了纱布、酒精、创可贴等医疗用品,水、葡萄糖等必备品。“作为服务人员就需要前前后后为同学们服务,虽然很忙碌,但是为大家提供后勤保障,我觉得很有价值。”学生会的同学说。
      耄耋之年的蒋亦元院士也加入到学院观众队伍中为运动员助威,他对同学们说:“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有很重要的影响,我能够长期坚持科研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体育锻炼。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长期运动的良好习惯。

大会主席团领导慰问各代表队

同学们加油呐喊

艺术体操表演

蒋亦元院士来到工程学院

镜头四:默默忙碌的工作人员

      清晨五点半,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运动会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当中有军体部的老师,有学生会的干部,还有热心的志愿者同学。开幕式前,他们将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比赛中,他们不辞辛苦地搬运设施,维持赛场秩序。30度的高温炙烤下,他们面带笑容,耐心为同学服务。观众席、跑道旁、终点处,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疲惫却无怨无悔地把全部激情化为场上运动员前进的精神力量。
      裁判的严肃认真、公正严明与运动会的顺利进行息息相关,学校运动会的裁判一直是由我校体育部老师和学生志愿者担任。此次担任检查裁判的孙海鸥老师迄今已经参加过15届运动会,他在这次运动会中负责监督短跑、长跑、接力等项目的裁判工作。他介绍说:“比赛裁判大多是学生志愿者,他们之前要接受相关训练才能上场裁判。比如,短跑比赛中,每位裁判要负责一个跑道,观察运动员是否有串道、推搡等违规动作,比赛结束后,报道附近第一位裁判将手中旗平举、竖直举再落下来,表示比赛没有问题,示意之后其他裁判一起做这个动作。跑的过程中,有人违规,负责他的裁判举旗示意,将情况汇报给裁判,则判决成绩无效。”两天来,裁判和志愿者们默默的为运动会服务着,烈日下他们无处躲藏也不能打伞,但裁判们仍旧一丝不苟的重复着举旗、量尺、记秒……
      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还有身穿制服的保卫人员,他们不时疏散围观的同学,维持会场的秩序,仔细观察着场上的动静,防范突发状况。保卫处副处长葛庆武已经有18次运动会的保卫经历了,他说:“此次运动会保卫处全员出动,场内有30多名,场外有20多名,时刻在全力保障同学们的安全。如果按照严格的赛场秩序,赛场、跑道都要清场,以前我们也遇到过不理解的同学,发生一些纠纷。这几年我们在严格执行任务的同时,也更注重人性化管理,只要学生不打闹、有秩序,在不影响运动员和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到附近去加油。当然这给我们的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笑着说:“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知道同学们将运动会看得很重,都很热情,我们理解,但是他们的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裁判员、保卫人员、检录人员、医护组、宣传组、志愿者们……默默的忙碌的工作人员虽然没有运动员的光彩耀人,但仍是运动场上不可忽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忙碌的工作人员

镜头五:不同的名次展示同样的体育精神

      经过一天半的激烈角逐,第五十三届运动会全部比赛项目顺利完成。在宣布各项比赛成绩之后,与会校领导为获奖单位颁发奖牌。本届运动会共完成了80个项目的比赛,共有6人次打破校记录10项,8个单位被大会组委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
      比赛成绩宣布的一瞬间,当领奖师生骄傲的将奖牌举过头顶时,无论成绩高低,每支队伍、每个运动员都为之鼓掌呐喊,因为在竞技体育中,虽然速度有快慢、力量有高低,但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体育运动精神没有区别,只要在赛场上坚持过、勇敢过、拼搏过就是胜利者。
      正如校党委副书记胡国良在闭幕词中说到的:“全体运动员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和体育道德,发扬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互助、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在比赛中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尚;全体裁判员兢兢业业、公正裁判;全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认真负责,热情服务。这不仅体现了学校体育运动的水平和实力,也展现了良好的校风校貌和新一代东农人开拓进取的风采。学校运动会是全校师生提高竞技水平、展示风采、锻炼队伍的一次宝贵机会,更是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奉献热情、团结协作,建设和谐校园的珍贵成果。”闭幕式最后,胡国良提出希望,他希望全校各单位充分认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全校青年学生以此次运动会为契机,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努力打造强健体魄,并将赛场上“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带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个人的健康成才、学校的持续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进取,奋发前行!

闭幕式现场

颁奖仪式现场

胡国良在闭幕式上讲话

      随着运动会的结束,一声声振奋人心的呐喊、一次次冲向成功的喜悦、一个个在烈日下忙碌的身影都已淡去,而留在人们心中的却是拼搏不息、奉献不止的崇高精神。相信这种精神必将成为一股强大的源动力,引领东农人向高水平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报道/霍晨光  采访/学生记者:刘欣悦、肖遥、朱永欣、刘雨雨  摄影/学生记者:王妤、高冕、赵均羿、孙德峰、戴志慧、王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