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仁平:庆安事件戏剧性反转凸显视频魔力
黑龙江庆安火车站一名暴力袭警犯罪嫌疑人被击毙的官方调查昨天公布,结论是警察开枪属正当履行职务行为,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及公安部相关规定。同时公布的视频产生了巨大的说服力,舆论大多转而支持警察开枪,谴责被击毙者对抗执法并袭警的行为。
从5月2日事件发生至今一共十几天,舆论先是几乎一边倒地质疑警察过度执法,甚至出现以“故意杀人”追究警察的呼声,到昨天网上的态度出现转折,这不能不说是相当戏剧性的一幕。
视频的魔力竟如此之大,令人感慨。但一个问题是,这样的视频依赖又是从何而来呢?这是否意味着,今后遇事官方只要做不到让大家“眼见为实”,它就一定不被相信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整个事情的发酵过程。5月2日警察击毙犯罪嫌疑人发生后,先是庆安县官方网站发布了县领导慰问受伤警察的简短消息,接着就有人通过微博等网上平台传播消息,称警察打死的是一名上访者,而且官方给了受害人家属一大笔“封口费”。舆论的不满开始聚集,多名“人权律师”赶赴庆安县,宣布要为受害人讨还正义。在接下来的事态发展中,不仅一些网络大V发言积极,而且多家传统媒体加入对警察过度执法的质疑或声讨。
庆安县官方几乎失声,该县慰问警察的副县长被网友人肉出违纪问题,被官方宣布停职。庆安县政法系统亦有官员因网上举报受到调查。
不难看出,官方公信力的缺失是事件得以发酵的基础。一些公知大V和“死磕派”律师是积极的推波助澜者。这当中既有网上民粹主义的泛泛原因,亦有反体制积极分子合作引导公众情绪的明显作用。庆安县的舆论应对显然是生疏的,而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一旦网上公知力量大规模攻击某个“出事”的小地方,能够从容应对的基层政府恐怕不多。
这件事的反转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单独这一件事未必能影响舆论场今后的表现。可以预见,当下一个有争议元素的事件出现时,反体制积极分子仍将行动起来,千方百计挑动、扩大公众对官方公正性的质疑。甚至在庆安县的这件事上,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没认输,仍在对官方调查吹毛求疵,而社会上也总有一些只认立场、不问事实的人呼应他们。
然而尽管存在上述复杂性,事实还是非常具有力量的。因此这件事的启示之一在于无论有多少困难,官方今后还是要尽最大努力围绕争议事件在第一时间发声,并在事件的发酵过程中不断发布官方信息,尽量避免或缩短各种猜测畅行无阻、而官方几乎沉默的空白期。
仅仅呼吁意见领袖和媒体“对社会负责任”是没用的,只有官方充分担当起自己引导舆论的责任,并且从一开始就不给悬念太多空间时,其他力量才会有兴趣跟进。舆论场同时是一个利益场,这一点社会越来越清楚,官方尤其不能糊涂。
警察是维护中国各地社会秩序的关键性力量,他们的权威是公众安全的重要来源。庆安火车站的视频展示了警察权威所受到的挑战,而这些年“仇警”舆论的积累显然鼓励了这类挑战。让我们彻底结束这样的鼓励。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法律需要比在庆安火车站所显示的多得多的威严,我们不可一方面要求法治,一方面对执法者发出嘘声。
视频很重要,但我们的心不糊涂更重要。相信依法治国的努力正在贯穿中国上下,我们即使在某一刻离开视频的帮助,也不会在一个执法者和被执法者的矛盾说法中不加思索地将质疑目标对准前者。▲(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