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建设基层服务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4.11.2015  15:59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党和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对此,省委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把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主要内容和功能定位,着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着力打造服务宗旨牢、服务意识强、服务能力高、服务成效好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班子

  近年来,我省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以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宗旨牢、服务意识强、服务能力高、服务成效好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班子。

  注重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各条战线长期在一线工作、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进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在农村,注重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学生、复转军人、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的干部中选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去年底、今年初全省村“两委”换届工作中,突出政治标准,拓宽选人视野,充分发扬民主,着力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目前,全省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3.8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29%,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到优化。今年以来,集中选派3200名省、市、县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围绕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管理考核,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绥化市实施“能人强乡兴村”战略,挖掘和吸引在外务工经商的“能人”回村任职、回报家乡,发挥这些人眼界宽、脑子活、有项目、有资金的优势,形成了用一个能人、兴一个产业、活一个村庄、富一方百姓的局面。

  着力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把提升服务能力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资源,活化形式,着力培养服务型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今年全省村“两委”换届后,省委组织部在甘南县兴十四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省2420名新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全员轮训。同时,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并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同步培训1.5万名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目前,通过省市级抓示范、县级抓全员的方式,集中轮训基层党组织书记5万多人次。实施“村官大学生”行动,分期分批对50岁以下具备条件的村干部进行大专学历教育,首批入学1813人,今年将有200余人结业拿证。

  注重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政策,推行村党组织书记结构化岗位补贴、基本养老保险、离任补贴制度,强化村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加大基层党组织书记考录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和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力度,不断拓宽基层党组织书记成长空间,增强基层岗位吸引力,使基层干部工作有奔头、有盼头。近年来,有400多名优秀村、社区干部通过单列计划、单独考试的方式走上乡镇、街道公务员岗位。积极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全省累计选聘4774名大学生村官,覆盖全省一半以上的行政村。

  优化党组织设置,延伸服务触角,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新的空间和领域延展

  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各地不断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需求,优化党组织设置,延伸服务触角,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新的空间和领域延展,积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覆盖的服务型党组织网络。

  整合资源,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体系。各地以街道社区、乡村等区域性党组织为依托,以实现驻区单位服务资源、党建资源开放共享为目标,以发挥行业(业务)主管部门(单位)业务职能优势为重点,采取派驻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在工业园区、科技园区、文化园区、商业园区、外来人口集聚区等特定区域组建党组织,构建区域化、全覆盖、开放式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体系。全省有11453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了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联络员3.4万人;设置社区网格党组织2.1万个。

  突出实效,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本着“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活动便利”的原则,针对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的行业特征、产业关联度、生产经营联系等情况,依托骨干企业、行业协会或产业链,加大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增强党组织服务的针对性。特别是近年来,针对我省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的实际,突出抓好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把党组织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业企业等产业链条上。目前,全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4907个,有党员4.6万人。

  拓展空间,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根据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市场主体和党员群众的需求,优化党组织设置,在项目建设一线、行政审批中心、为民服务站点、边贸口岸、境外企业等组建党组织,完善党组织服务体系,着力将党的组织和工作渗透到项目、融入到产业、覆盖到党员、辐射到群众。鸡西市通过实施“经纬工程”,全市建立项目建设一线党组织42个、行政审批中心党组织112个、为民服务站点党组织173个。

  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方法,创新服务载体,切实增强党组织服务动力和活力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变化,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省委组织部制定印发了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意见,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方法,创新服务载体,切实增强党组织服务动力和活力。

  立足党员实际,创新和搭建党员服务群众新载体。街道社区党组织整合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组建党员服务团队,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对网格内居民进行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服务。哈尔滨市延寿县、绥化市肇东市等地在农村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区、党员服务日等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法律援助、扶贫帮困、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服务。

  着眼于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有益的方式方法。总结推广齐齐哈尔市龙江县“1+3”群众工作法,建立群众之家,实行民事代理、民情下访、民生在线,搭建为民服务全面覆盖、无缝对接的网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省共建立乡村便民服务站点9709个、社区便民服务网点3.8万个,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村党组织结成帮建对子8588个,有35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服务功能得到明显增强。

  坚持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立群众诉求“直通车”,发挥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解决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服务群众不到位、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等问题。哈尔滨市依兰县开展“党员走基层、服务送群众”活动,村党组织建立民情电子台账、民生诉求台账,每月召开一次民情恳谈会,形成倾听群众声音、维护群众利益的长效机制。黑河市北安市开展“五微”活动,通过设立“微窗口”、开展“微载体”、打造“微团队”、开通“微型车”、印发“微卡片”,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具体做扎实。

  □本报记者刘荣升常春晖

编辑:左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