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两年投入2亿元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实用人才1500余人

21.08.2015  16:44

  人民网哈尔滨8月20日电(杨海全)2013年以来,哈尔滨市政府决定每年投入人才发展资金1亿元且上不封顶,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目前已投入2.07亿元,主要用于引进人才的生活费、安家补助和购置装修人才公寓等。两年来,哈尔滨市共引进应届硕士以上毕业生3200余人,国外技术、管理专家258人,柔性引进政府特邀专家43人,招聘高层次及急需紧缺实用人才1500余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扩大宣传 营造氛围,发动企业主动引进高层次及紧缺人才

  广泛动员发动。先后组织召开由全市200余家重点企业参加的引进高层人才动员会、引才座谈会及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讲座,提高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及时发布信息。针对哈尔滨市项目建设单位及重点企业人才需求,特别是将全市741家年营业收入2亿元、从业人员500人以上企业作为重点,编制人才需求目录,通过哈尔滨人才网、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两年来,共发布涵盖1082家单位、3584个岗位、30192个需求人数(其中高层次人才443人)的人才需求目录。

  搭建交流平台。每年举办春秋两季大型人才招聘会及专门的高层次人才对接交流会。今年,哈尔滨市分别与北大、清华、人大等8所驻京知名高校签署了“人才合作协议书”,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并组织18家重点企业赴上述高校开展了3次人才招聘会,哈703所、哈飞公司、东安公司和哈一机公司现场签约12人。

   针对需求 创新方式,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引进高层次及紧缺人才

  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利用人才发展资金3264.6万元,扶持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89人,其中“千人计划”6人(哈工大2人、哈703所1人,哈锅炉厂2人,哈新光光电公司1人),产生了良好的人才聚集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

  突出对在哈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重点支持。两年来,分别支持哈工大和哈703所人才发展资金330万元、500万元,用于引进外籍院士等高端人才和专家研发团队,促进了哈尔滨市超导、生命科学等科研水平提高;支持东安集团91万元,其“先进航空传动系统技术更新合作”项目连续3年被国家批准为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在全国同行业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布局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支持航天海鹰钛业有限公司420万元,引进17名高层次人才,其带来的先进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了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突出对“千人计划”、领军人才及特邀专家进行重点激励。两年来,投入487万元支持全市104个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形成了以24个省级重点梯队为龙头、37个市级重点梯队为骨干、43个市级梯队为基础的三级领军人才梯队格局,获得843项科研成果和奖励,创造经济效益109亿元;投入74.3万元对省外高端人才实行柔性引进,聘请特邀专家43名,开发新产品36个,应用新技术53项,创造经济效益19.63亿元。其中,投入400万元对哈锅炉厂引进的两名“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给予支持,为哈锅炉厂开拓海外市场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投入100万元为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千人计划”1人,其研究成果打破国外光学技术垄断。

  突出对重点项目、社会公益、文卫事业进行重点扶持。投入482万元为市第一医院引进的7名省内专家,成为学科带头人,人均手术达百例,其中3级以上手术达50%以上;为市文化和新闻出版广电局投入127万元聘请16名艺术顾问、客座指挥,撰写完成了《哈尔滨大剧院管理运营实施方案》,为今后哈尔滨大剧院及哈尔滨演艺集团的管理运营提供了极具实用价值的理论指导;投入120万元为哈尔滨地铁集团2、3号线建设引进12名管理人才,对哈尔滨市地铁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投入480万元为哈创投医药产业园引进4名博士。

   建立机制 优化环境,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保障与服务工作

  完善人才引进办法。在对重点企业引进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给予资金扶持的基础上,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制定了《哈尔滨市重点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扶持办法》和《哈尔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留用和培养开发若干政策规定》。

  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在哈尔滨人力资源中心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一站式”服务窗口,健全跟进机制,协调做好人才引进的社会保障、家属随迁、子女就业、入学入托、人才公寓使用等后续服务工作,努力满足引进人才的个性化需求。

  做好人才公寓分配管理工作。市政府购置225套人才公寓用于保障重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周转居住,加强了对公寓的装修及管理,达到拎包即住标准。目前,已有48套公寓(集体公寓12套、个人公寓36套)投入使用,入住的60人中有国家级“千人计划”3人、外国专家16人、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1人,涉及哈尔滨市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文化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