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全军地效翼飞行器驾驶第一人

26.06.2016  22:45

  李铁生 李志文 黑龙江日报记者 那可

  “打开电源,向汽缸注油,检查电气设备,测试通联!”在某型地效翼飞船控制台前,随着发动机的一声轰鸣,只见驾驶员身体微微前倾,轻微调整方向,缓慢推起油门,随后的浮航、加速,一气呵成。“观察前方,注意风向,主机转速2000,可请求起飞!”飞船在掀起的雾浪中腾空而起,起飞成功。一组组数据传回巡逻艇总控制室,深入浅出的授课让在场驾驶学员竖起大拇指!这位驾驶员就是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巡逻艇大队助理工程师张勇,全军地效翼飞行器驾驶第一人。

   当尖兵他走在强军路上

  入伍之初,张勇就给自己定下了当兵就要当尖兵的目标。

  2003年,总装备部决定在兴凯湖执勤中队配备地效翼飞行器。这种装备是人类继车辆、船舶、飞机之后的第四代运载工具,一种可在水上起飞的“飞船”,是未来立体攻防战线上的重要角色。

  经过严格选拔,张勇成为全军边防部队第一批地效翼飞机器的学员。这种水上飞船涉及航空、航海等学科领域,张勇起早贪黑,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硬是背下了6本天书般的理论书籍。他先后拜了多位师傅,有飞行器总设计师,有参与飞船研发的博士,还有飞过运输机、战斗机的驾驶员,用了4个月修完四年才能完成的主要课程。2007年8月,地效翼飞器船正式列装,张勇也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位驾驭地效翼飞器船巡逻界湖的人。

  从列兵到四级军士长,从艇长到助理工程师,从一名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战士成长为精通维修技能,掌握航空航海知识,熟知车船、飞机的技师,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干得出色。“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得上强军时代。”

   技高一筹5次与死神擦肩

  2007年9月,张勇驾飞船出航,返航途中气温骤降,湖面浓雾弥漫,能见度不足5米。张勇知道人眼已不起作用了,只好打开导航系统。“嗡……”操控台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响声,显示器出现黑屏自动关机,张勇心猛地一紧:“电路出故障了!”他迅速重新启动开关,没反应!没有导航系统就像一个盲人在界湖驾机飞行,是十分危险的,短短的几十秒,他几乎把教科书上所有的应对之法在脑袋里过了一遍。“降低转速、贴湖滑行、盯紧‘磁罗经’”。就这样他小心翼翼地向岸边飞行了35公里,大雾渐渐变淡。副驾驶员报告:“发现我方陆地轮廓。”张勇驾驶飞船慢慢驶入坞口水域。当张勇走出机舱时,后背早已湿透。

  几年来,张勇在这样复杂条件下巡逻执勤70余次,5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把不同天候飞行观测的近万组气象数据,总结出复杂条件飞行注意事项,同时把多年来的飞行经验进行梳理,撰写出10万多字的《某新型巡逻艇专业知识手册》、《985型边防巡逻艇专业操作规程》等,成为官兵手中的“掌中宝”。

   二次参军为国戍边二十余年

  由于专业技术过硬,张勇有了些名气,不少地方单位都聘请他去工作,提供了优厚的待遇和条件。

  2009年,本已确定复员回地方的张勇,因部队建设发展需要,上级将其作为部队急需的特殊人才召回。“部队需要我,就在部队干!”张勇选择二次参军。2011年,作为全军为数不多的精通驾驶和维修的地效翼船飞行员,张勇从一名四级军士长成为一名船艇军官。

  兴凯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湖水构造,经常是无风三尺浪,有风浪叠浪,这些年湖上出现的险情一个接着一个,张勇也成为出了名的“救星”。这几年救起的渔民和渔船,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船艇投入执勤以来,先后制止涉外事件14起,非法活动降到历史最低点,被驻地群众誉为“兴凯卫士”。

  “部队培养一个飞行员不容易,我得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传承下去。”如今的张勇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年轻人身上,每周他要带新人学理论学操作。戍边二十余年,从“尖兵”到“教头”,岗位一直在变,不变的是张勇对边防事业的责任和热爱,对国家的忠诚。

  人物简介

  张勇,黑龙江省萝北县人,1995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现任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巡逻艇大队助理工程师。他能独立驾驶21种型船艇,是“水中操船、空中驾机”的技能型、知识型军官。先后被四总部树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岗位杰出能手”称号。(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