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忠:频繁采访我让我“很受伤”

01.09.2015  16:1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常德实施的细菌战也成了国内外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史实。家住武陵区贾家湖社区的张礼忠老人是常德细菌战幸存者,近日,频繁接受媒体采访的这位八旬老人向笔者倾诉:“身体有点吃不消,希望媒体注意采访方式,关爱我们这些老年受访者。”

  张礼忠告诉笔者,常德细菌战中他们家死了8口人,幸存下来的兄弟俩和母亲相依为命。1996年,他成为常德细菌战调查委员会(常德市日军细菌战受害者协会前身)的一员,还曾是常德细菌诉讼战声援团成员。从1998年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开始,张礼忠成了国内外各大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从此开始了“被采访”的漫长生涯。

  当日,笔者翻看他的“采访记者记录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次来访记者的姓名和所在单位,共有200多次采访记录。老人说,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接受浙江温州某媒体的采访时,原本约定的1个小时采访,最后硬是折腾了2个多小时,“他们走了不到1个小时我的眼睛就看不见了,最后家人把我送到广州花了1万多元才治好。”2012年,在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含泪撰写《张氏家史》,让眼睛严重受损。从那之后,每次长时间对着记者的“长枪短炮”,眼睛都会吃不消。

  张礼忠坦言,作为常德细菌战的幸存者,他非常欢迎媒体的采访报道。“其实,许多幸存的抗战老兵和我一样都有80多岁了,如果记者采访不注意方式,不仅我们身体吃不消,内心还会遭受第二次伤害。”老人还跟笔者说到有一次他在三伏天里顶着烈日被采访1个多小时的经历,当时记者还在一旁不断提醒:“你不悲伤吗?”希望获取老人流泪的镜头,这让原本就很悲痛的他心里更加难受。

  当然,并不是所有记者的采访都让他“很受伤”。老人说,今年3月21日下午,南方都市报记者南香红的采访就让他觉得很舒适,“她的采访从扯白话开始,先问问我家里人现在的情况,再聊细菌战受害的情况,最后走的时候还给我拍照留念。”

  对于如何缓解媒体频繁采访给他们带来的“累”,张礼忠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果媒体之间能学会信息交换,老记者主动将资料传承给新记者,或许能将我们从频繁被访的劳累中解放出来。”何治民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