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弹钢琴 酷爱音乐 流浪老人想有个“家”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道里区地段街新华书城一楼和声琴行里传出悦耳的钢琴声和低低的吟唱。一架黑色钢琴前,坐着一名白发老人,身穿棕色高领毛衣和马甲。老人双手虽然粗糙,但弹起琴来却特别灵活,十指“飞跃”。一曲完毕,老人身后的“粉丝”竖起大拇指。
老人叫王树江,69岁,长相英俊,衣着干净,还会弹琴。谁也想不到,老人旁边的一个布三角兜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年轻时靠打工赚钱,住在打工的地方。年纪大了后渐渐找不到工作,3年前,老人没了住的地方,晚上只能睡在医院的长椅上。
近日,一名“粉丝”将“会弹钢琴的流浪老人”的故事发到微信朋友圈,大家纷纷跑到琴行去听王树江弹琴,很多人可怜这个流浪老人的同时也被其才华打动。虽有养老院愿意收留他,却被他婉拒。舍不得离开钢琴的王树江只有一个小愿望,希望能找到一份打更的工作,有个住处,白天还能继续弹钢琴。
曾是音乐老师
妻儿离去后他没了家
1947年出生在哈市的王树江从小就酷爱音乐,但由于家庭贫困,他一直没进行过音乐方面的系统学习,初中毕业后,他下乡了。
王树江下乡所在的农场幼儿园有一架风琴,他只要有空就去听老师弹琴,听几遍他就能弹出整首曲子。1970年,王树江如愿以偿成为哈市一所小学的音乐老师,“那段时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每天与音乐做伴,并把音乐分享给孩子们。”王树江对记者说。可惜3年后,他不得不离开热爱的音乐事业去工厂工作。
1979年,王树江结婚并育有一子,儿子4岁时,他净身出户和妻子离婚了,妻子带着儿子离开后再无音讯。1987年,王树江下岗后得了一场大病。为治病,他将自己住的10多平方米的房子卖掉。从此,他便无家可归了。
流浪中收获温暖 一个布兜“浪迹天涯”
王树江年轻时打过不少工,刷过碗、搬过煤、打过更,还做过画室里的肖像模特。好在之前雇主都会提供住所,虽然没有家,但也有睡觉的地方。
2012年,王树江66岁了,每次找工作都被拒绝,理由只有一个:岁数太大。于是,王树江找到了户籍所在地的太古街道办事处华庭社区,社区人员帮助他办理了低保,一个月有490元低保金。“这个兜里有个泡沫垫和一件大棉袄。”老人指着旁边的布兜说走哪都要拎着它,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每年换季时,老人都会去旧物市场购买衣物,5元的裤子、15元的棉袄……
“好人多,大家都照顾我这个老头。”说到去新一百六楼和附近快餐店捡饭的经历,老人收获了很多温暖。起初,老人都是去吃剩饭。时间久了,有的人会帮他买饭,有的塞给老人10元、20元钱。“吃饭大多都是去捡,这些钱主要是买药,小病不断啊。”老人无奈地说。
三年来老人一直在道里区流浪,早上到附近的快餐店休息,中午去捡饭,而午饭后去弹钢琴的时光便是老人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
老人很注意卫生 拥有一群“忠粉儿”
因为酷爱音乐,老人一直去地段街上的各家琴行练琴。4年前,王树江走进和声琴行的大门,无论何时去,商家都热情地招呼他,从不撵他。去年7月,琴行搬到新华书店一楼,老人也跟了过去。“这位老人特别爱音乐,也挺可怜,他喜欢就让他尽情弹。”琴行的负责人说,大家都欢迎他来弹琴,有些人还特意来听。
提起“粉丝”,王树江十分开心。每天午饭后,他会弹上两个多小时,有不少人在旁边围观、拍照。交谈中,老人特意为记者弹奏了《南泥湾》、《我的祖国》等拿手曲目。可是,弹完琴,吃过晚饭,就是他一天中最寂寞、最难熬的时候了。说到这,老人眼中泛起泪花。“晚饭后就到快餐店坐着,消磨时间。我已经3年没睡过床了……”夜里,老人就到附近的医院睡觉,可为了躲避保安,老人常常是零点前都坐在椅子上,等保安睡了再在长椅上躺几个小时……
“我虽然一直流浪,但特别注意卫生。”老人从军大衣里掏出一块比一元硬币大一圈的香皂和一个牙刷、一管牙膏给记者看,“我早起就到洗漱间用清水洗脸,每个月会花8元钱去浴池洗个澡。”
想找份打更的活 白天想继续弹钢琴
这些天,安达市一家养老院表示可以免费把他接到养老院去住,但被他婉言谢绝了。“我身体还很硬朗,不想就这样去养老院被人照顾,而且一天不弹琴,我比死了还难受。”王树江对记者说,他现在就想找一份打更的工作,这样他能有点收入养活自己,晚上还能有固定住所。“我都忘了躺在床上是啥滋味。”这话听起来让人心生酸楚。
如果你能够帮助老人找到一份打更工作,或愿意为他提供一个住处及其他帮助,请拨打本报爱心电话:13633669998、1868683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