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努力实现全面振兴发展

06.12.2016  17:34

发展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接力赛”,发展思路也应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推进而不断深化和完善。近年来,随着香坊区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影响和推动发展的因素也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香坊区既有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也有从未有过的全新挑战,香坊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和爬坡过坎的关键“拐点”,抢上这班车,就会一步一重天;抢不上去,就会越落越远。机遇千载难逢,不可有点滴错失;机遇稍纵即逝,不可有丝毫懈怠。香坊区正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在未来东北振兴发展的经济版图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智慧和勇气。

在新的历史时期,香坊区要精准把握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新形势带来的新任务、新机遇带来的新挑战,深化对区情的再认识,找准香坊区在全市发展布局中的定位,要更加理性,更加科学,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制定更加契合区情实际的发展战略,努力走出一条新形势下香坊区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过去五年

经济稳步增长 民生持续改善

香坊区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区委积极推进工业强区、文旅新区、生态好区、智慧城区建设,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区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坚持转方式、调结构,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实现逆势增长。2016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0亿元,比2011年增长36.5%,年均增长6.4%。

五年来,坚持深化改革,切实发挥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全区上下参与改革、创新的积极性。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调整撤并政府部门5个,撤销议事协调机构23个。

城乡一体化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香坊区作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先行区,创新体制机制,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了“项目带动”“设施牵动”“农旅互补”“科技助农”等适宜区域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模式,规划建设了中国集金色城邦、薰衣草庄园、新海都温泉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城市综合体连片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扎实成效

五年来,建设了集行政审批、婚姻、人才、劳动保障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民生大厦。26个棚改项目实现回迁进户,安置被征收居民8570户,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在全市率先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推进达标社区、千米精品社区建设。

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年来,坚持常态化、全覆盖、智能化、高效能的管理原则,积极探索城乡管理新途径,全区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全省首个“供热物联网云平台”,强化供热监管,建成全省首个“城乡环境督办管理平台”,打通了城管案件流转的“最后一公里”。

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五年来,坚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权,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作用,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

从严管党治党取得新的成果

五年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今后五年

抓创新促升级 加快推进“四区”建设

今后五年,香坊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上项目调整产业结构,抓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工业转型示范区、对俄经贸物流区、文化旅游休闲区、城乡融合发展区建设,努力实现香坊区老工业区的全面振兴发展。

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全面推进“四区”建设 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着力打造工业转型示范区

香坊区将围绕工业强区的奋斗目标,对老工业区的转型进行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努力建设工业业态多元、生产要素集聚、发展动力强劲的新型工业园区。紧抓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利好,充分发挥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的优势,促进信息化、产业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传统工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中端生产向中高端产业转变。依托香坊区“高校驻区”及“三大动力”的科研和产业优势,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构建起以高端装备制造、高品质食品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产业新格局。

着力打造对俄经贸物流区

依托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落户香坊区、哈俄班列、哈欧班列开通的政策和功能优势,持续向发展对俄经贸聚焦发力,不断提升香坊区在哈尔滨市对俄经贸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建立开放式的国际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构建起组织网络化、市场国际化、管理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产业新格局,逐步形成以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发展为核心的哈尔滨对俄经贸“桥头堡”。

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区

按照景城共生、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逐步构建人文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支柱效应明显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新格局。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工程,推进文化旅游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全面开发独具特色的生态、绿色、人文、工业等旅游产品,加快生成具有区域特点的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温泉度假、工业文化等旅游新业态,形成多元的旅游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以工业遗产为依托、以历史文脉为承载、以开埠文化为内涵的哈尔滨东南部地区“文化旅游休闲带”。

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区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配套设施对接、互联、融合。继续坚持以“产城融合”为统领,按照“项目带动、设施牵动、农旅互补、科技助农”等有效方式,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以中国集、浙东永安城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朝阳、黎明、幸福三个商圈建设,重点打造“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等特色小镇品牌,构建起城乡规划布局科学、要素配置均衡、产业发展协调、公共服务均等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全面推进社会进步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棚改征收工作

下大力气破解棚改难题,坚持依法征收、阳光征收、和谐征收的原则,加大征收工作的力度,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步伐,努力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

不断加强城乡建设管理

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对物业、供热等民生事项的管理服务;持续加大城乡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提升城区形象,打造整洁清新、优美靓丽的城乡环境。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坚持资源共享、分类推进,促进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扩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覆盖及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等服务范围,完善规范、便捷、高效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城乡社区建设新思路,不断提升社区管理水平。

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全面推进平安香坊建设,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着力做好信访工作,实现信访形势的根本好转;把公共安全摆在突出的位置,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破解瓶颈全力打好

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瓶颈,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激发市场活力,增添发展动力,为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产业转型、国企改制等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社会领域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改革,让群众得益受惠。统筹推进文化建设、生态文明、民主法治、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改革,确保完成各项改革目标任务。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从严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强化班子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全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要切实端正选人用人风气,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要从严抓好党内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章党规,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从严抓好正风反腐,驰而不息狠抓作风建设,继续加大惩治腐败工作力度,保持信心不变、目标不变、力度不变,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来源: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