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术成长蓄力 为骨干成才助航——我校首批“学术骨干”座谈会侧记

28.06.2015  01:23

【新闻背景】

优秀人才强校工程”是我校“五项改革、六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农学者”计划是“优秀人才强校工程”的核心计划,也是率先启动的计划。该计划设置东农“特聘教授”、东农“首席教授”、东农“学术骨干”和东农“青年才俊”四个层次的人才岗位,采取层层递进结构。“学术骨干”项目是“东农学者”计划中针对我校40周岁以下优秀中青年教师实施的骨干人才培育项目,设有专项科研资助资金,分为自然科学类项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自然科学类项目资助额度为1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资助额度为5万元。

2015年4月28日,“学术骨干”项目正式启动,设有本人申报、学院评审、资格审查、专家评审、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和校党委常委会讨论等诸多环节。共50名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入围。

2015年5月,为保障评选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且最大限度地提高获选者的含金量,组织部、人事处、科技处相关人员集中赴京延请校外专家对全部候选者进行匿名评审,使选拔过程更严格、更精细。

2015年6月5日,东农首批26名“学术骨干”脱颖而出,他们皆为各自学科领域及研究团队中担当骨干人员,业绩突出的优秀学者。

2015年6月25日,累计250万元的资助经费全额到位,以“三年”为周期首批项目正式起航。

 

  学术骨干之于学校发展,堪为中坚和希望。

响鼓重锤,为更好地引领和激励广大中青年教师和学者潜心学术研究、创新学术成果、浓郁学术氛围,6月27日上午9时,21名来自我校11各学院的首批“学术骨干计划”入选者代表共聚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参加主题座谈。校党委书记冯晓、校长包军,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延良,宣传部部长宋跃芬、人事处处长孙树海、科技处处长焦光纯、学科建设处处长卢铁光、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叶非、科技处副处长孙占峰出席座谈。园艺学院党委书记于泽源、动科学院党委书记高越山、资环学院党委书记黄步海、食品学院党委书记张铁、动医学院院长李一经、经管学院院长李翠霞、乳品中心副主任姜毓君、农学院副院长樊东、工程学院副院长周福军、电信学院副院长沈维政、生命学院副院长高学军等26名学术骨干所在学院的党政领导参加座谈。

 

座谈会现场

 

陈延良主持座谈会

会议由陈延良主持。他首先强调学校召开本次座谈的目的,即是要在给予大家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协调学校的方方面面共同倾心听取各位骨干对如何推进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倾力解决大家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为日后学校改善学术环境、制定发展政策时提供强大动力和有益参考。

在陈延良部长的启发和鼓励下,21名代表纷纷发言,倾表感谢、倾谈规划、倾诉愿望。

 

学术骨干:我们一定不负众望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李金龙、冯镇、孔庆然、王业成、谷春涛、张喜海、侯俊财、王志鹏、冯兴军、范宏刚、王守志、叶乐夫、彭显龙、张少良韩德果、闫立龙、满朝新、王晶、张继、王立军、王学征)

日新为道,不息为本。虽然已入选青年骨干,众青年学者仍在发言中表达和展现出发展的建议、躬行的决心、谦谨的姿态。大家在表达感受和诉求的同时,集中围绕如何更好的学习提升、如何改善学校实验条件和环境、如何浓郁学术氛围、如何增强优秀本科生留校读研的吸引力、如何获得更多外校的优质生源等问题提出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年轻教师,能够首批步入学校为我们成长专门开辟的‘绿色通道’,我特别荣幸。同时,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我们必须全力做出更大成果、真正展现更高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建议学校不断扩大‘骨干’之间的交流,举办学术骨干论坛或讲坛,展示风采与成果的同时,加强交流与合作。

——动医学院 李金龙

提升学术水平,优秀研究生资源很重要,为了减少‘外流’,我建议学校能够重点在本科生中选拔一批优质资源,在大三时即引领他们进入团队、参与课题,到大四时将会因一份舍不得的‘事业’而留在学校。

——工程学院 王业成

建议学校牵头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所联系,共享其《Nature》、《Science》等高水平学术文章资源,以不断拓展我校师生的学术视野。

——动科学院 王志鹏

能够入选学术骨干,之于我们不仅是一份荣誉和认可,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我们一定要依托这个大平台,积极发挥所在专业特色的同时,加强与行业的紧密结合,既出学术成果,也为行业和地方发展做出贡献。

——电信学院 张喜海

“高水平科研成果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浓郁的学术氛围,建议学校能够以团队为单位,每周定时开展学术研讨或组织学术报告,不断提升学术水平。

——资环学院 彭显龙

希望学校能够以此次学术骨干选拔为契机,加强学术骨干间的交流,形成‘大农业团队’助力学校发展。

——农学院 叶乐夫

学校的青年骨干项目所给与我们的除了可贵的资金支持、还有更值得珍惜的荣誉鼓舞。能够入选不仅使想做事的人真能干事,也让能干事的人进一步成事!同时在我们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希望学校也能够不断完善研究生的选拔政策,共同把更多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生源吸引凝聚到东农来,助力发展。

——资环学院 闫立龙

 

相关单位:我们一定全程服务

 

(从左到右依次为李翠霞、于泽源、焦光纯)

倾听催发交融,表达获得理解,探讨促生共识。骨干发言后,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也相继发言表态。

首先对学术骨干表示祝贺,学校真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人才建设是学校发展中的首要任务,刚刚各位骨干老师提出了很多期待,我们作为学院的实体单位,一定按照冯书记、包校长的要求,给大家创造更好的条件、提供更好的服务,助力大家取得更多的成果。不断为学院争光、更多为学校争光!

——园艺学院党委书记于泽源

    “首先祝贺大家,能够在自己多年积累的基础上,脱颖而出,获得资助和鼓励;同时,我也很羡慕大家,能在这样好的年龄阶段,有幸赶上好时候、得到好政策、拥有好平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学院也深感责任重大,接下来会更加细致思考和策划如何帮助大家解决工作和生活的困难与压力。今天认真听取了骨干们的交谈,感觉大家考虑的问题很深远,希望大家不断努力,真正肩负起学术骨干的责任和使命。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李翠霞

今天广大学术骨干就科研和学术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说这些想法是和我们职能部门的努力和思考相通的。昨天,我们已邀请了来自上海的专业公司对我校的科研中心及相关实验平台等建设作全面规划和设计。同时,按照学校领导的指示,我们也将积极把学术骨干项目的建设纳入到省级项目体系中,申请省科技厅的更大支持,争取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更大的发展平台,为学校人才计划发展添翼、添彩!

——科技处处长 焦光纯

 

学校领导:我们一定大力支持     

 

在广大学术骨干发言的过程中,校党委书记冯晓、校长包军即时对大家的困惑、疑问进行解释、说明,涉及到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两位校领导更是开展“现场办公”,第一时间进行“就地部署”,或责成相关部门和学院就具体问题给予答复。

如学术骨干谷春涛在谈及可否为入选者们提供率先培养、率先帮扶支持的时候,冯晓强调,学校一定会把学术骨干“扶上马后再送一程”,必要的时候,政策和条件都会支持和倾斜。陈延良随即将学校拟制定实施“青年骨干破格提升为硕士生导师”等相关政策情况做以具体说明。

如学术骨干侯俊财在提出“科研过程中,有一些实验因学校仪器资源不足,需要到外校四处‘求援’”的时候,包军当即表态:学校正在筹建“中心实验室”,拟解决仪器设备共享的问题。在建成之前,各位老师有什么样仪器、设备、条件的需求马上提出来,学校会综合考虑尽量给予解决。

 

包军作总结发言

包军 在总结发言时强调,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有这样心与心的交流。学校对青年才俊和学术骨干的重视体现了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东农未来的希望,以我和冯书记为首,一定要为大家成长、发展服好务。凡是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我们必去全面放开;凡是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条件,我们必然全力给予。从学校到学院,一定要给大家创造想做事、能做事、安心做好事的环境。同时你们的需要和困难,我们也要了解知晓,因此,我和冯书记会每年至少一次像今天这样和大家面对面座谈。对于日后,我提 两点希望 :一是希望各相关职能部处和学院能够把握好政策、条件,将才俊和骨干当做“宝贝”去特殊关切,他们是学校的未来,怎样帮助都不为过;二是希望骨干们能心在沉一些、眼再远一些,摒弃浮躁、一步一个脚印做实实在在的事,做有用、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不负自己的努力、不负众人的支持、不负学校的期待!

冯晓作总结讲话

    冯晓 在总结讲话时再次对大家成为“学术骨干”表示祝贺,他指出,26名入选者能在如此严格的评审中脱颖而出,非常难得。大家的努力和成绩代表学校的未来,承载着推动发展的重任。为此,学校在政策、条件、环境等多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不仅如此,相关单位还将对今天座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梳理,以便更好的为大家解决困难、助力发展。随后,他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的四点要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来勉励大家,希望学术骨干能在学术、学风、学养等各个方面都成为佼佼者。随后,在谈及如何真正实施好“学术骨干”项目时,冯晓指出,要着重处理好 三个关系 ,学校层面应把握好政策、标准、条件和环境;职能部门和学院层面要有服务意识和关切行动,要创造条件,浓厚学术氛围,要解决他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个人层面要充分利用好机遇,潜心、静心、安心投身探索和研究,兼顾好理论和实践,实现更好更大的发展。在讲话的最后,冯晓以“卧薪尝胆、厚积薄发、天道酬勤、水到渠成”寄语大家。

座谈最后,陈延良希望大家不要辜负学校的期望和全校师生的期待,珍惜首批“学术骨干”的荣誉和机会,争取在三年的时间里再出新成果、再上新台阶。

 

【编后记】

一段时间以来,为了真正建设好我校“优秀人才强校工程”,切实将不懈支持转换为广大“青年才俊”、“学术骨干” 的蓬勃热情,学校领导全力将大家渴盼汇聚起来,不断努力思考、践行和回答要直面什么?破解什么?坚持什么?实现什么?诚待之心、真切可感。今日的座谈便是又一次激励人心的“印证”。

开学初,60个“青年才俊”关于科学梦想的约定悄然开始;学期末,26位“学术骨干”关于科学理想的探索跃然铺展。面对校内的广大年青同仁,首批“才俊”和“骨干”们有着木秀于林的骄傲;放眼校外的众多杰出同行,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心存不进则退的忧患和长风破浪的自信。

东农跨越,可待又一个“三年”!

(撰稿/石岩 摄影/学生记者:赵均翌、王泽斌 编辑/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