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需政校联手共修“内功”

25.04.2016  11:58

  创新是大学大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使命,其科研成果往往能够推动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关键技术的更新换代。也正因如此,近年黑龙江省倾力打造科技创新城,全力加速科研院所成果落地转化。

  作为全国知名工科院校,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成果转化在资本市场市值总额位居全国高校第三,排名仅次于清华、北大。近日哈工大副校长、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郭斌,就如何进一步推进科研成果在冰城落地接受记者采访。

  “环境在提升,哈工大成果转化重心回归

  “好的科研成果就像是好食材,能否做出一道好菜,还要看体制、机制如何保障,这需要学校、政府与社会的共同支持。”郭斌指出,好环境是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重要动力。当成果开始转化之后,尤其成果从完成孵化到做大做强,更需要市场、资金、人才等社会综合因素的支持。

  在他看来,科技创新城作为哈市创业创新的高端平台,对大学大所的成果转化已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一方面,创新城构筑的孵化器、加速器等完整创新孵化链,在企业初创的困难时期为其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这里已积累很多包括资金、生产空间、政策等多方面的优势,这是院校单打独斗成果转化所无法具备的。重要的是,政府服务意识在快速增强,这也是哈工大近几年把大量成果放在本地转化的重要原因。

  2010年科技创新城初建,哈工大科研成果开始有组织地进驻。2013年哈工大与省政府共建工业技术研究院后,其成果转化呈规模化进驻科技创新城。

  “龙江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最近几年在省、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成果转化环境在提升,哈工大成果转化的重心也放到了龙江。”郭斌坦言,哈工大之前一些在南方做成果转化的教师,现在已主动把成果拿到本地来转化。

  “政府重在加强服务,营造创新氛围

  “确切地讲,对院校包括教师们来说,做成果转化时非常愿意在本地。虽然在外地转化时当地初始投入与政策有优势,但后续发展会有些跟不上。”郭斌解释,企业发展需要成果源源不断跟进,但研发团队在龙江,到外地转化时后续成果跟进就会有障碍。

  他指出,南方发达地区科研成果转化的优势,除了经济体量大,企业家活力也很强。因为院校大部分教师能把成果转化做到中试、变成产品,但要形成商品,企业家相对更擅长——南方企业家土壤更加肥沃,“从这方面讲,龙江今后也该多培养懂市场、会管理的企业家,多支持民营经济,企业家队伍才能壮大。

  “政府的支持中,现在资金是次要的,因为市场上并不缺,主要是政策服务层面——政府需通过简政放权、加强服务等进一步消除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营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郭斌举例说,现在到深圳、上海等地随时都能遇到创业创新方面的各种讨论,但在龙江这种交流和氛围就相对较少。

  他认为,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创业创新很多可能不会成功,但他们背后都有导师团队等资源,由此可以带动院所成果转化。也因此,创业创新的氛围可以培养区域未来的发展潜力。

  实现科研资源的落地与转化,带来的发展效应是多方位的。郭斌以“地面空间站”项目为例说,“今后来科技创新城工作、研究的科学家使这里形成国际前沿、高端人才的集聚区,大幅提升的是城市软实力和城市形象;大科学工程的成果溢出转化,会产生革命性的未来新技术,推动地区与行业颠覆性发展”。

  “高校应建立引导机制,推动成果落地

  推动龙江科研成果转化,除了政府和社会,科研院所本身也需要作出改变。

  “目前我国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但对科技成果转化等社会服务功能定位却较虚,缺乏成体系的考核指标”, 郭斌指出,长期以来高校学术圈重视的是国家大奖、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不被重视,专注于成果转化的教师也缺乏晋升通道。

  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想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出去,需要创造一种激励机制和模式。

  多年前,哈工大开始率先开展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探索,除出台措施奖励成果转化教师团队外,对不同岗位的教师建立分类评价机制,使从事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的教师均有晋升通道。近年,哈工大一位在科研成果转化领域表现突出的80后教师,被破格评为正教授。

  加上近年国家政策的鼓励,目前哈工大的教师包括院士、博导在内都十分重视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全校已形成推动成果转化的浓厚环境和氛围。

  “从大学发展来看,比如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与当地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独立于社会之外高高在上,其本身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郭斌指出,大学尤其地处哈尔滨的大学,通过在当地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产生效益,然后反哺大学本身发展,会使其在学科发展、学生培养、高端人才吸引的巨大潜力得以释放。

  郭斌希望哈工大引导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探索能推广到其他高校,共同加速龙江科研院所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