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需要一张不幸福职业排行榜

10.11.2015  18:49

  据报道,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而进行的“2015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关于最具幸福感职业的排名,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自由职业者、教师、政府官员、艺术工作者、普通公务员、导游、民营企业家、健身教练、演员、创业者。

  在一个习惯于排行的年代里,大概没有什么东西能逃脱被比较的命运,幸福感亦不例外。不过说实话,每次看到类似的幸福感排行榜,我的心情都分外五味杂陈。一方面,幸福本身就是主观范围内的概念,来对幸福进行量化比较,确实是件冒险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的确有些职业是不幸福的。

  如此角度来分析,对于职业幸福感排名的理性态度应当是:不必将此视为完全中立客观的结论——譬如调查结果显示,自由职业者的幸福感最强,然而据我对一些自由撰稿人的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远无那么滋润与从容,甚至不得不为基本的生活开支而烦恼,但是理当看到那些造成职业幸福感消减的共同因素,造就幸福感的因素或许不尽相同,但造就职业不幸福感的因素,往往是相似的。倘若厘清于此,一份姑妄听之的职业幸福感排行,理当给人以更多启示。

  调查结果对此早有提示:与收入“高高在上”的地位相对应的是,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最能提升自己职业幸福感的待遇、福利是年终奖。此外,带薪年假、旅游度假、健康体检、绩效加薪等待遇、福利,也都能对职场人的幸福感提升起到较大作用。仔细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影响职业幸福感的最关键因素,仍然是劳动者权利能否得到足够保障。诸如带薪年假、健康体检等权利,都是相应劳动法规所明文要求,它们在现实中的被虚置,直接带来的就是职业幸福感的消弭。

  无论如何,讨论职业幸福感都不可缺少权利视角,顺此而剖析,我们还能从这份职业幸福感排名中发现更多真相。譬如,虽然排名未必准确,公务员的职业幸福感排名持续下降,却成为看得见的事实,这说明的是对公务员群体的公共约束在加强;再譬如,在影响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榜单上,收入排在首位,这说明,加快社会分配制度改革仍然需要加快,如果连劳动者的收入都无法持续提升,其他的权利更无从谈起。

  我的幸福,你来调查。我们不否认一项调查本身的价值所在,但如果过度纠结于职业的幸福感所在,则未免过于高蹈和失于真实。某种程度而言,职业幸福感依旧是社会幸福感的组成部分,而只有一个开放自由、权利状态稳定的社会,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公民输送幸福感。

编辑:陈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