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党员故事•学身边党员”系列报道之四:我校“优秀教师”典型 计算机学院冯福生事迹

21.09.2016  21:09

编者按: 自2016年4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迅速行动起来,按照学校党委印发的实施方案,以党支部为单位,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学习教育的重点,创新学习教育的载体和方式,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校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为进一步弘扬先进,宣传典型,展现党员风采,近期我们将陆续编发“讲党员故事·学身边党员”系列报道,供大家学习借鉴。

孜孜不倦师者路 矢志不悔育人才

冯福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98年7月,冯福生大学毕业开始了从教生涯。十八年来,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教师党支部书记,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教师成长为专业建设负责人,他把满腔的热忱和青春才智献给了自己忠爱的教育事业。

一、坚定信念,潜心教学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潜心育人、回报社会,这是冯福生一直坚守的职业信念。他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每一节课都是一个华美的乐章。作为课堂的指挥者,冯福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个音符都展现出它特有的声音。

冯福生不是学师范出身,但他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在不断总结授课经验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已形成了“风趣、充实、活泼、新颖”的教学风格,近5年的教学效果都是优秀。

2012年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成立,作为专业负责人,冯福生迎来了教学与专业建设的双重压力与挑战。物联网工程专业是2010年国家刚刚兴起的新专业,基本无成型资料可以借鉴。冯福生鼓励自己:“一切从零开始,一点点做起,只要用心,一定可以。”他经常通过网络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从事物联网工作的同学交流物联网知识体系、发展方向和企业需求。他带领团队利用暑假到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博创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学习ARM和大数据知识。他们每天早上8点半开始一直学习到晚上10点,“三点一线”的生活让他们学习了嵌入式和大数据的知识体系、参与了科研项目,同时对开设的物联网感知层和大数据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已初步形成,较好地完成了计算机、电子、通信三门学科与物联网体系的融合,使物联网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与物联网时代下的前沿知识融为一体,形成了“教中研、研中改”,从兴趣入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其更适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四年来,冯福生和他的专业教师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2012级第一届毕业生中有80%的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2013级学生凭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动手能力大部分已经实现了带薪实习,月薪在3000元以上。

二、立足应用,精准育人

立足应用,精准育人”是我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办学理念,也是物联网专业培养学生的立足点,更是打通学生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冯福生和专业团队教师立足于我校应用型大学定位和学生实际,反复讨论,几易其稿,最终将企业需求的物联网传感层、传输层、应用层、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内容纳入到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形成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让学生有丰富的实践平台进行锻炼,学校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建立了物联网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为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台,冯福生与孔庆臣、范大鹏老师带领实践基地的学生牺牲了无数个休息时间,克服种种技术困难,经过屡次失败和不懈尝试,最终成功自主研发了35套“单片机综合实践平台”和2套“云计算综合实践平台”,不仅保证了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开设,还为学校节约近30万元资金。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冯福生带领专业教师组建了20多个学生科研团队,让每个团队确立一个科研项目,以项目研究促进专业学习。开始时,大家都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常常提出一个问题或设想让老师们都无法解答,于是他们共同研究,实在不行就借助社会资源,向企业工程师求助。当一个又一个问题被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被突破,一个又一个设想被实现,当“智能农业大棚”、“智能立体车库”、“智能家居系统”、“快易通投递箱”一个又一个物联网系统摆在大家面前时,冯福生体会到了“精准育人”的成功和喜悦。

三、恪尽职守,默默奉献

教师身上被赋予了很多耀眼的光环。在冯福生的心中,领受这些美丽光环的同时,更应该恪尽职守,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去为这些光环增辉添彩。

为了给学生们更广阔的展示空间,物联网工程专业成功举办了两届“黑龙江科技大学物联网大赛”和“物联网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成果汇报会”。冯福生还带领学生参加了黑龙江省大学生物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第二届全国物联网创新大赛等。三年来,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的好成绩。

学生通过参加科研团队和国家级赛事,不仅拓展了专业视野,更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高质量就业打下了扎实基础。2012级2班梁家辉同学入学时性格内向,但做事认真,大二时冯福生就鼓励他进入基地学习。最初梁家辉一片茫然,不知从何处入手。但进入科研团队之后,从搜集材料、设计方案到功能实现,一个个突破让他成为有思想有能力的小工程师,成为获全国物联网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团队的骨干,最后他以年薪18万元成功就业于北京晶点水母科技有限公司。2012级3班的黄瑞祥同学所带的基地团队已成功创业。而2014、2015级学生受师哥师姐的影响也组建了多个团队,形成了老带新、共同进步的可喜局面。物联网专业也由最初的68名学生发展到385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冯福生不懈追求的境界,作为一线的一名教师,冯福生丝毫没有懈怠,也不敢懈怠。未来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冯福生说:“我将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立足于我校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教改科研和素质教育工作,在科技大学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书写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