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作家参加2020“中国一日·美好小康——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

06.11.2020  23:57

  11月3日,“中国一日·美好小康——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启动。这次活动是中国作协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这一重大主题,联合中国作协46家团体会员单位共同开展的,目的是更好地记录和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追求美好生活的崭新风貌,书写人民群众走向小康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省作协会员、齐齐哈尔市作协秘书长李天笑代表我省参加,下沉到齐齐哈尔市富裕县民乐村采风。此前,李天笑已多次深入民乐村蹲点采访驻村扶贫干部,这次重返采写过的扶贫点,再次感受到了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新风貌、新变化。

李天笑(右一)与民乐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慰问贫困户

民乐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玉明(右)介绍扶贫养殖项目

  

  

此心安处——我眼里的“中国一日”

李天笑

  

  

  11月3日,在中国作协组织的2020“中国一日.美好小康——中国作家在行动”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作为黑龙江省作家,来到了富裕县民乐村,采访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樊玉明。

  富裕,汉语解释为经济宽裕。而齐齐哈尔市富裕县,没有顾名思义,不仅不富,反而是国家级重度贫困县。民乐,字面理解为人民安居乐业。而富裕县的民乐村,也没有村如其名,反而穷得让人乐不起来。

  乐不起来的民乐村、富不起来的富裕县,在一场改变中国乡村面貌的伟大社会实践中,迎来了村如其名、县如其名的曙光。

  2017年,脱贫攻坚战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打响。省妇联响应国家助力脱贫攻坚的号召,一支由三人组成的驻村工作队来到了富裕县民乐村。樊玉明,这个从牡丹江农村走出的东北汉子,再次投身农村这片广袤的黑土地。

  六月的乡村,尽是生机勃勃的绿。樊玉明的心,也挣脱了城市水泥的禁锢,舒展得如迎风起舞的叶子一般。一路上,一行人说说笑笑,车已开到了村口。开过村里满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看见路边许多年前记忆中的泥土房和一脸漠然的村民们,樊玉明的心收紧了。“相由心生”,村民们脸上没有笑容,看什么都视而不见,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这哪里是幸福生活该有的表情呢?“要让民乐村的村民发自内心的乐起来,要让民乐村的路畅通起来,要让民乐村与全国新农村一起富起来”,此刻的樊玉明觉得,民乐村,就是他要深深扎根的另一个家,他要用心,焐热这片土地。

  村里没有闲置住房,当晚,驻村队员租住到了外出务工的一个老乡家里,这一住,就是一年。这一年,52岁、身高1米78、体重195斤的樊玉明,穿着驻村队统一的作训服,迎着每一个黎明的曙光、正午的阳光和黄昏的落日,跑遍了村里每一户人家,熟悉了每一个村民,帮村里人处理大大小小的杂事,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老樊”。

  

“小病不打120,就找樊玉明”

  “2018年5月28日,按照昨晚跟县残联潘主任的约定,今天早上七点钟,开车来到民乐村一屯西头常德珍家,接她去县里检查申报残疾证。到达村口,正赶上等去县城大客车的常德友、去富路客运站的常德才儿媳,拉上他们,正好五个人一车。”——这是樊玉明日记里的一段,也是樊玉明三年多的日常生活中无数次雷同反复的一段。

  常德珍,66岁,与84岁的婆婆共同生活。她单侧骨股头坏死,2017年更换了骨股头,家里十分贫困。尽管如此,她一直孝顺婆婆、照顾婆婆,并被村民评为“最美儿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樊玉明同情常德珍,也敬佩常德珍,他决心帮助婆媳俩走出困境,而且要一帮到底。他先是帮助她们办理了低保,又根据常德珍的身体状况,决定帮她办一张残疾证。办残疾证需要去县里体检,常德珍腿脚不方便,樊玉明二话不说,背起常德珍就走。去医院体检、去残联填表,楼上楼下,来来回回,50多岁的老樊跑得一脑门子汗。常大姐过意不去,要给老樊车钱,老樊不要,要请老樊吃饭,结果饭钱还是老樊付的。低保证、残疾证办下来,婆媳每月多了160元收入,生活有了保障。老樊觉得还不够。回哈尔滨探亲期间,他跟同学讲起常德珍的事,说她急缺一个冰柜,同学立刻委托老樊代买一个冰柜送给常德珍,这个冰柜,成了常德珍婆媳家的“大件儿”,婆媳俩再也不用借邻居家的冰柜一角存储食物了。我去的时候,婆媳俩的房子正进行危房改造,在别人家借住。常德珍说:“我们娘俩可困难了,身体还不好,都快活不下去了,幸亏习总书记把老樊派来了,老樊跟我非亲非故,把我当亲姐,村里都知道,我白捡了个兄弟,老樊一来,就都喊,你兄弟又来啦!”老樊高兴地说:“我也白捡了个姐!”

  常德才,常德珍的亲哥哥。他身患严重的皮肤病,全身水肿,双腿溃烂,家里住的房子四面透风。危房改造,常德才的老伴觉得家里困难重重,无力参与,老樊多次上门做工作,最后老两口没花一分钱住进了新房。也许是精神的力量,常德才的水肿在住进新房后居然消了。常德才的老伴儿说:“老樊哪,背着老常去县医院看病,他太沉了,背也背不起来,把老樊累的。这几年还经常给老常买药,治脑血栓的,皮肤擦的,啥都买。这村里,多少人都吃过老樊给买的药,数都数不过来。”

  村里人有句顺口溜:“小病不打120,就找樊玉明。”老樊的电话号码,贴在家家户户的墙上。驻村三年,老樊最关心关注的,就是村里的病人和残疾人。村民江余宝老伴患胰腺癌,老樊联系省医科大给她做了确诊;村民何翔老伴去哈医大肿瘤医院做甲状腺手术,老樊帮忙联系好主任医师直接住院,省去了他们在哈尔滨等候的时间;村里有人生病,老樊知道了,一定上门送钱慰问。疫情期间,村民孟召民脑出血在哈尔滨住院,老樊去医院探望,医院不让进。老樊说:“我是驻村第一书记,他是我的村民,我不看看不放心。”医院领导被感动了,破例让老樊进了病房。

  老樊说:“病不可怕,怕的是心冷没人问。我不能给他们治病,但能给他们关心和帮助。我回哈尔滨给他们买药点,钱也不多,让他们感觉有人想着,有人关心。”三年下来,樊玉明帮助村民看病买药22人次,累计花费9000多元。帮助村里的  5人办理了残疾证,每人拿到了每月80元的残疾补助款。

  “带好村里的病亲戚、穷亲戚”,老樊用一点一滴的努力,帮助村里270多户贫困户一户不少的走上了脱贫路。

 

老樊的“晋升”路

  2017年6月1日,老樊来民乐村,身份工作队队员。

  白天,他逐一走访村里的贫困户、一般户,晚上,就在宿舍里潜心研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扶贫政策。老樊的驻村日记本中,有两本是专门记录各项扶贫政策的。日子长了,老樊成了工作队的“活地图”和老百姓心中的“扶贫政策百事通”。

  2018年,村里迎接国检验收进入最后阶段,天气乍暖还寒,村里工作人员没日没夜忙得不可开交,老樊每天起早烧锅炉,半夜“打更”,给村委会工作人员端茶送水,前前后后48天,天天满脸满身都是黑的,被村民戏称为“锅炉工”和“更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乐村通过了国家脱贫验收,群众满意率100%。

  2019年7月,受绍文乡党委指派,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老樊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并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全省第一个副处级“一肩挑”。驻村干部“一肩挑”,于老樊而言,不仅是乡里、县里的高度认可,更是民乐村村民实实在在的接纳。

  刚刚当选,就进入雨季,民乐村遭遇2013年以来最严重雨灾,老樊坐不住,直接冲进雨里,帮助村民排涝,哪个屯堵了就去哪个屯,整整23天,都是全身湿透,泥水满身,老樊也落下了风湿的毛病。值得欣慰的是,全村庄稼没有因为雨灾而减产,村民没有一家因为大雨出现事故。

  上任后的樊玉明,充分利用村支书的新身份,多次跑县里协调修路,到2020年,民乐村自然屯主要屯路基本硬化和绿化,并安装了路灯,孩子们雨天上学再也不用担心了,村民摸黑上厕所也自此成为历史。有了路灯,老樊又自费买了绸带和扇子,村里的广场舞队伍也建起来了。村民胡凤琴说:“岁数大了,走夜路总像脚底有坑似的,这下好了,晚上不止能出来散散步,俺们也跟城里人一样,可以跳舞健身了!”

  村里的党建、村规民约、集体“三资”专项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工作也都在樊玉明的主持下压实落地。

  2020年6月1日,驻村三年整,老樊又有了新身份: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虽然民乐村已经整体脱贫,但离富裕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老樊想到了以奖代补。从省妇联争取的专项款没到帐,但晚一天就影响养殖,他跑到齐齐哈尔市农科院,用赤诚和信誉打动了院领导,赊回了20万元的鸡雏和鹅雏。全村家家户户都分到了鹅雏、鸡雏雏。除了养大了可以卖钱,贫困户还可以得到500元的以奖代补补贴款。老樊还组织村民发展菜园革命,贫困户每亩补贴1000元。

  不仅在村里“步步高升”,省妇联也将老樊任命为省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副主任。老樊是事业编,当了副主任对工资待遇没有影响,村里的“官”儿就更没什么福利待遇了,但老樊还是高兴,“证明我的工作组织上和人民群众都认可!”

 

没“架儿”的“官儿”

  “老樊没架儿,不象个官样!”

  “跟老樊说话不用考虑,有啥说啥。”

  “老樊没把自己当干部,跟老百姓一样!”

  省城来的副处级干部,在淳朴的村民眼里,已经是相当大的“官”儿了。相处下来,这个大“官”儿,反倒成了村民们随叫随到的司机、帮工、跑腿、心理调解师、政策解读员。

  省妇联驻村工作队队员王强说,刚到村里,跟老樊开车下屯,正开着,车就停了,老樊放下车窗跟路边的村民打招呼,10分钟的路程,小车停了五六回。王强纳闷儿,就问老樊:“你找他们有事么”?老樊说:“没事儿呀”。王强更纳闷了:“没事老跟人打招呼干啥呀?”老樊说:“咱们是省里下来的,要是跟老百姓打个招呼,他们就觉得很近,贴心。”从此以后王强自己出门办事,也主动跟老百姓打个招呼,感觉跟村民拉近了距离,开展起工作更顺畅了。

  在村里,老樊抽5元一盒的烟,穿工作队统一的作训服。走在村路上,看见垃圾,老樊捡起来拿着,扔到附近的垃圾箱里。有些乱扔垃圾的村民说,有专门的垃圾清扫员,老樊你捡啥?老樊说:“环境得大家爱护,不能只靠一两个清扫员。”从此,村民们不仅不乱扔垃圾了,看到垃圾,也主动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里。

  除了捡垃圾,老樊还“捡人”。低保户王玉文患重度脑梗,晕倒在路上,老樊路过,把他送回家里。王玉文的妻子邢玉环说:“得亏了老樊哪,别人谁都不敢捡,怕赖上。”

  村民乔永彪,老伴双目失明,自己还患了阿尔茨海默症,走丢是常事,老樊“捡”了他9次送回家里。

  村民孟三嫂说,爱人患有心脏病,有两回走在路上突然摔倒休克,都是老樊在路上“捡”到他并把他送回家。家里玉米补苗,老樊早上4点钟就来帮忙。说到这儿,孟三哥忍不住插话:“老樊是真会干,一看小时候就干过农活!”

  会干农活儿的老樊的确出身林口县农村。1979年5月2日,这个改变老樊一生命运的日子他至今记忆犹新。14岁的老樊夹着一床旧棉被,怀揣着5元钱和26斤粮票,踏上了去县城的求学之路。由于家庭贫困,年轻的老樊经常每天只吃一顿饭,经常饿得发晕,但在只有求学才能改变贫困命运的信念支撑下,老樊考上大学,走出了农村,走进了省城。驻村后,老樊对村里的学生格外关注。村民周传兵的儿子学习压力大,一度产生了厌学情绪,老樊听说后,几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孩子在一篇作文中写道:“一天,家里来了一个自称村上工作队的人,给我开导,我也迷途知返……”村民张浩的儿子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家庭条件差,老樊的一个朋友听说后,主动资助孩子学习,孩子倍受鼓舞,父母的干劲也更足了。

  老樊闲不住,没事儿就在村上溜达。村民白生玉家着火,老樊第一个发现,从邻居家找根水管上去灭火,弄得自己全身湿个透。上县里办事,顺路帮村民贴个手机膜,交个话费,买几样菜,捎几个村民进城,都是常事。村民孟召武说,去大庆妹妹家,正好老樊回哈尔滨,就搭个车,想着到大庆市高速口再想办法,没想到老樊一直给送到妹妹家小区楼下。老樊说,“村里老弱病残,我不给他们跑,谁给他们跑啊。别看小车破,老百姓接受。真要开个干干净净的宝马奔驰,老百姓也不敢坐呀!”三年来,老樊的老爷车,接过亲,送过殡,拉着考生,载着病人,晃晃悠悠跑了10万多公里。

 

爱过的地方就是家

  从2017年进村,到2020年当上第一书记,看着村民们宽敞明亮的新房建成了,村民们的腰包一点点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日渐灿烂了,老樊的心也乐开花儿了。

  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巩固提升阶段,距离老樊离开民乐村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樊书记,别回哈尔滨了,留下吧!”

  “老樊,再呆几年再走吧!”

  每一次入户,村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对老樊说出挽留的话。

  驻村三年,老樊黑了,老樊瘦了,老樊更象村里土生土长的人儿了。老樊也曾经有好几次想过要回哈尔滨。家里不止有日夜牵挂的妻子,更有一个放不下的儿子——乐乐。乐乐身高180厘米,体重176斤,24岁。乐乐不会说话,严重自闭,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全部世界,就是爸爸、妈妈和一只拉布拉多犬。爸爸驻村三年多,难得回家一次,乐乐的世界,一下子少了最重要的三分之一。

  老樊的日记,经常会记起儿子乐乐。“驻村回家的两天,儿子兴奋得后半夜睡不着觉。我的心中既感到兴奋,又感到惭愧。”“两天半的团聚,对于驻村干部的我是多么的短暂和珍贵啊。看着妻子不舍的眼神,儿子不舍地搂着我不愿意放手,关上家门,眼眶里湿湿地。”

  乐乐是樊玉明心上最深沉的爱和最扎心的痛。

  三年多来,樊玉明是省妇联7名驻村队员中唯一没有轮换的。老樊下乡驻村,为了照顾乐乐,身为警察的妻子提前退休了。村里远,开车回哈尔滨要五个多小时,老樊年龄大了,身体眼神都有些跟不上,妻子担心他,不让他经常回去,加上村里事情多,老樊最长的时间52天没有回家。老樊常说,苦了妻子了,既要照顾儿子,还要惦记他。老樊还说,小家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团聚。退休以后,他会加倍补偿妻子和儿子,把失去的时光追回来。

  在老樊心里,民乐村就是他的家,民乐村的村民就是他的家人,让家人过上好日子,过上幸福的日子,与他身在哪里并无关系,即使卸去在民乐村的一切职务,他依然是民乐村的村民,他的心将始终牵挂民乐村,他的目光将时刻关注民乐村,民乐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他还要参与、还要奋斗。  他也要带着妻子和儿子常回来看看,村里的那些“亲戚”们,老樊也会常常联系。

  “放心吧,我永远也不会换电话号码!”

  这是老樊对全村百姓的承诺。

 

接续奋斗新征程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老樊说,驻村干部虽然是“飞鸽”牌的干部,但要干“永久”牌的事儿。既有国家政策,又有妇联这个娘家,没有理由不好好干。三年来,经过多名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努力,民乐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光伏发电、大马力农机、水稻种植、庭院养殖、小园经济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富硒鸭稻有机米示范田、“旱改水”无公害水稻示范田、巾帼脱贫示范基地陆续建成;新硬化道路、亮化路灯、自来水井房、文化活动广场、妇女儿童之家、爱心超市投入使用;贫困学生、贫困妇女、受灾家庭、70岁以上老人穿上了新衣、盖上了新被,吃上了暖心的月饼,喝上了健康的奶粉;庭院经济、小园种植补贴收入,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无一返贫,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

  看着村民脸上的笑容,回想起初到村里的情景,老樊想,由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未来的路还长,还需要接续奋斗、努力前行。发现培养年轻人,才能让民乐村持久发展。在老樊的传帮带下,31岁的李长超、32岁的衣汉超这两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迅速成长,他们将接过老樊的担子,带领村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采访结束,老樊送我到村口,车子启动,老樊的身影渐行渐远,冬日的阳光洒在他身上,一片灿烂。我忽然想起老樊日记里的一段话:“我所能做到的就是让国家的扶贫政策落地、落实,让农民兄弟感受到国家对贫困人民的关心,同时鼓励农民兄弟振作精神,靠自己勤劳致富,走向小康。”我想,这也是当下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所有驻村干部的心声。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