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妇联带领新闻媒体深入肇东、五常宣传我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20.01.2015  14:01


   按照省委领导对省政协社法委、省妇联联合视察组《关于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视察报告》的批示要求,和省委宣传部《关于集中宣传我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的方案》具体安排,省妇联于1月15日-16日带领中国妇女报、人民网、黑龙江日报、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广播电台、东北网、黑龙江经济报等国家和省内主流媒体记者,深入肇东市、五常市集中宣传报道我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情况。一批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综合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进行了一次集中展示和亮相,营造了有利于示范基地发展的良好氛围。

  我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由各级妇联组织与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联合创建,旨在引领广大农村妇女依靠科技创新创业,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自2011年省妇联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国家、省、市、县四级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已达2000余个。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增加农村妇女经济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产品品牌创立、强化农村妇女参与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闻媒体结合《关于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的视察报告》,对肇东市裕村香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益康食用菌合作社、五常市绿色食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晨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进行了集中的采写和宣传。深入挖掘了我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中各级妇联进行政策宣传,启发思路,激发农村妇女创建“示范基地”的热情;开展技能培训,提升素质,引导农村妇女争当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的样板;提供项目、资金、信息扶持,助力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典型宣传,凸显基地示范带动作用等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了“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提升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妇女依靠科技创新创业、增收致富,引领广大妇女在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深入报道了我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人物及先进事迹。各级妇联组织通过选树、宣传刘彩华、马云芳、刘雪凤、邢茂云、姜冬梅、付永华等一批叫得响、树得住的科技致富女能人典型,做给妇女看,带领妇女干,引导妇女变,提高妇女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肇东市裕村香米业商行总经理邢茂云,33岁,里木店镇永丰村农民。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邢茂云就地创业,率先致富,带领周边的妇女姐妹共同走上致富之路,在农村文明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她的带领下裕村香米业有限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逐步成为肇东市绿色食品行业的排头兵。基地每年培训500名妇女学习农业种植技术,聘请省农科院专家讲课,学员边培训边到基地参观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依托裕村香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优良品种,全面提升当地养殖生产的规模和水平,辐射带动农村妇女增收;以基地为龙头,提高种植的专业化程度,采取“生产示范相结合”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的方式,促进种植项目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带动农户种植市场化,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产业链打造新产业,合作社吸收农户305户入社,全村有机谷物种植面积1260亩,杂粮720黄金玉米960亩,经营总面积达到7190.66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3%。

  姜冬梅是肇东市肇东镇益康食用菌合作社的理事长从事食用菌栽培工作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谁也想不到一个原本手艺精湛的化妆师能成为今天的女农技师、女经济人,可是姜冬梅自己知道她这一路走来的坎坷艰辛。现在,姜冬梅的合作社现有成员280人,聘用管理人员2人,专业技术人员3人,生产工人9人,发菌棚室面积350平方米,标准化基地2000平方米,栽培平菇、滑子茹、榆黄茹、木耳等品种,拥有现代化生产加工车间一处,较为先进的生产设备4台套,年产量在400万袋左右,年纯利润1000多万元。基地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购进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菌种供应、统一生产设备、统一栽培生产、分户精细管理、统一品牌销售,最终达到基地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基地逐渐和市场接轨,走上产业化的道路,成为了一个集食用菌科研、生产、示范、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适合农村发展较高标准的工厂化食用菌专业基地。几年来,基地示范带动100余名妇女从事食用菌种植,人均年增收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个,现已安置妇女30人。现在,姜冬梅的食用菌栽培基地成为了带动石坚村妇女进行食用菌种植、增收致富的一块宝地,她的志愿就是带动全村、全镇甚至是全市有意愿种植菌类的姐妹、农户大家共同致富,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栽培技术让小小蘑菇菌开出大大的幸福花。

  五常市女企业家刘雪凤22岁白手起家,她在2002年创建晨曦合作社,由当初个体小作坊,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年加工速冻玉米1000万穗,拥有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冷库。合作社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蒸煮和速冻数控设备,产品的各项指标和性能均达到出口标准。不仅打入全国大中城市的超市,还连续三年获得东北三省粘玉米出口量第一名。晨曦合作社以高效农业带动300户农民种植粘玉米,面积达187顷,实现农民增收500余万元,近两年,刘雪凤又上了水稻加工和树莓加工两条生产线,成立了五常市绿色食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一大批致富能手,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该示范基地已经成为市级科技高效示范基地、全市农民田间培训基地、农村贫困妇女脱贫解困项目示范基地,每年市乡村各级妇联组织农民到此参观、现场观摩学习、田间课堂授课人数都在4000人次以上,推动了全乡现代农业发展和全县科技种植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