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动态加价不能太任性

02.09.2015  12:04

  本以为打车软件便宜又快捷,没想到遭遇动态加价,车费8元,总费用居然要29元。记者调查发现,8月份开始,滴滴快的推出了专车动态加价的新规定,根据不同路况、天气情况打车价格会比平常高,虽然滴滴称这是“经济学供需理论”,但乘客却不愿意买账。(8月31日《海峡导报》)

  实事求是讲,滴滴打车因尚未纳入传统出租车行业,因而,其招徕顾客的动态加价模式,具有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性。而且,滴滴打车本身也具有两个基本优势:一在于自由便捷,价格也符合大多数乘客的心理预期;二在于,倘若乘客不满意,可以随时放弃而改用其他出行方式。这就是其“经济学供需理论”的依据,但这个依据并不一定就站得住脚。

  滴滴打车的定位虽然不是城市公交,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出租车,但在本质上应该属于出租车之一种。因此,对其市场行为,也应当有一定的约束机制。滴滴打车既然可以随意揽客,那么即便涨价事先征求了乘客意见,哪怕乘客同意,也可能只是一种被迫同意。当选择谁无法实现“用脚投票”,那么此刻所显示出的,就不是市场自主,而是霸王式的卖方傲慢。

  滴滴快车和专车不同于传统出租车,并未实行政府定价。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打车高峰期,实行动态加价是一种市场行为,本身不违反《价格法》的规定。但滴滴打车动态加价,不能太任性,软件运营商应制订公平合理的收费规则,确保乘客知悉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保障乘客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快车和专车如何有效监管,也亟需主管部门尽早出台规定。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