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音乐剧”名片 让城市故事“活”起来

16.08.2016  19:34

  近日,韩国音乐剧《图兰朵》作为“哈夏”的重头戏,在哈尔滨大剧院连续上演6场,受到业界一致好评。该剧将“图兰朵”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创造性地搬到海洋王国,通过顶尖3D技术呈现美轮美奂的场景,来自韩国的图兰朵公主与她的真命天子以及海洋王国的臣民们,身着古典而奇幻的民族服装,通过婉转的歌声、绚丽的舞蹈,为哈尔滨观众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传奇。

  外来演出多了,让黑龙江省观众大饱眼福之余陷入思考:如何打造哈尔滨“音乐名片”,用高端音乐产品讲好百年“音乐之都”故事?省社会科学院和省艺术研究院的两位学者近日提出中肯的建议。

  聚合优势打造哈尔滨“音乐剧”名片

  2010年,继意大利博洛尼亚、西班牙塞维利亚、英国格拉斯哥、比利时根特之后,哈尔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第五个“音乐之都”称号,成为目前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郭淑梅说,哈尔滨音乐资源之丰厚久负盛名。从音乐历史上看,哈尔滨是中国第一个引入西方音乐的城市。1908年,哈尔滨诞生中国第一个交响乐团——哈尔滨交响乐团。1921年,哈尔滨成立中国最早的音乐教育机构——第一音乐学校。1958年,哈尔滨举办中国最早的音乐活动月——“哈尔滨之夏”音乐活动月。1961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成功举办。2003年,中国第一家音乐博物馆——黑龙江音乐博物馆在哈尔滨落成。2008年,哈尔滨松雷集团音乐剧基地被评为国家级音乐剧产业示范基地,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音乐剧基地。2009年,郑律成音乐博物馆在哈尔滨落成。2015年,哈尔滨音乐学院开始招生。2016年,哈尔滨大剧院正式投入使用。从音乐名人看,哈尔滨的音乐文化底蕴哺育出众多音乐名人。从音乐成就上看,一百多年来,哈尔滨音乐始终秉承紧跟形势、讴歌时代的传统。目前,经典音乐剧早已成为大众时尚文化产业的风向标,比如《剧院魅影》25年票房达10亿美元,《》、《妈妈咪呀!》在全球上演,赚得盆满钵满。

  郭淑梅说,面临音乐剧产业的机遇期,“音乐之都”哈尔滨不应坐失良机。特别是与其他城市相比,哈尔滨得天独厚的音乐资源,对做大音乐剧市场,无疑更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韩国音乐剧带来的成功启示

  上世纪90年代,日本音乐剧大师浅利庆太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音乐剧大国。然而,率先步入音乐剧产业隆盛期的是韩国。2014年,韩国音乐剧国内总收入3259亿韩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8%,原创作品215个,同比增长4.4%。据2014年《纽约时报》全球音乐剧市场调查,韩国首尔是继美国百老汇、英国伦敦、德国汉堡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音乐剧市场。

  省艺术研究院艺术理论评论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李大武介绍说,韩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和商演,已有五十年历史。近二十年,创作和商演进入全盛期。据韩国媒体最新报道,近五年韩国音乐剧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是19%,其中海外市场占大宗,日本和中国是主要目标市场。2012年到2014年,韩国原创音乐剧《洗衣服》、《三剑客》、《女神在看着呢》等40个作品进军日本常驻公演,同期,《寻找金钟旭》、《光华门恋歌2》、《爱丽子贝》等13个作品在中国公演。2015年在哈尔滨成功首演的韩国大型原创音乐剧《英雄·安重根》,每年在韩国公演2个月,场场爆满。

  李大武说,韩国音乐剧的制作和演出模式对中国音乐剧有很大启示。首先是全球化理念。韩国一批在欧美留学的音乐制作人,模仿欧美音乐剧的同时,在创作中注入韩国传统的音乐元素,形成既有世界流行文化特点又不失民族风格的音乐剧,为转战海外市场奠定基础。其次,音乐剧文化创新与题材开发是关键。韩国音乐剧界在考察日本、中国市场后,不仅把韩国古典故事排在开发日程上,而且还把中国题材花木兰、孙悟空、武则天等都排在创作日程表上。此外,韩国中小型音乐剧制作公司为适应新的生存现状,开发针对性很强的观光客音乐剧、家庭音乐剧、儿童音乐剧、美食音乐剧、露天广场音乐剧、韩国传统武术音乐剧等品牌剧,在音乐剧市场公演,达到长盛不衰的地位。三是政府的文化振兴政策。在韩国,文化投资被认为是高收益的无烟产业、跨国界产业和朝阳产业,1999年设立韩国文艺振兴基金2750亿韩元,2000年就达到4500亿韩元。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也达到5000亿韩元。通过振兴基金,韩国原创音乐剧可以得到1亿至10亿不等的创作补贴。四是商业化运作和影视明星的加盟。韩国音乐剧公演前提前预热,充分利用咖啡馆、微信群、媒体话题等方式,形成音乐剧欣赏氛围,而当红影视明星争相演出音乐剧并以此为荣,带动了一大批粉丝投入音乐剧的欣赏。此外,“互联网+”渠道的成熟,助推更多的人关注音乐剧剧场。

   依托“哈夏”等载体发展音乐剧产业

  两位学者特别提到有着50余年历史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认为其目前已与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一起,成为哈尔滨享誉全国的“一冬一夏”两大文化活动品牌。建议依托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大剧院等全国知名的文化载体,把音乐剧作为“音乐之都”系列品牌的龙头项目,精心制定发展规划,抓好顶层设计,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郭淑梅说,我们应该建立音乐剧孵化基地,打造音乐剧产业链,引进和培养音乐剧专业人才,重点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原创音乐剧,努力推出“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的精品音乐剧。

  针对国内音乐剧市场需求量大、类型供应不足的现状,她建议汲取韩国经验,在类型化上下功夫,增加音乐剧的类型数量,满足观众多类别、多层次需要。同时,对音乐剧周边产业,如唱片、纪念品、演艺经纪、专业培训、旅游业、电子商务、餐饮、宾馆、购物等项目进行综合考量和布局,充分发挥音乐剧龙头带动作用,集中打造音乐剧产业链,孵化市场需要的各类人才和产品。

  同时建设音乐剧一条街,形成规模效应,将哈尔滨市大中小剧院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统一规划,打造全国首个音乐剧一条街,设立哈尔滨音乐剧节,打造哈尔滨音乐剧品牌,借鉴东莞经验,在音乐剧节上下功夫,达到既促进音乐剧产业的快速发展,又增加“音乐之都”音乐文化内涵的目的。

  此外,可以创作观光民俗音乐剧,突出地方特色,坚持“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将音乐剧与特色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舞蹈、民俗和历史故事等为素材,创排特色民族音乐剧,增加音乐剧种类,突出音乐剧地方特色,实现音乐剧与旅游产业的“双赢”。(记者杨宁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