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民受灾损失尽快补回来”

13.02.2017  14:03

  刘志友 黑龙江日报记者李飞

  2016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遭遇史上罕见的夏旱,粮食大幅减产,农民受损严重。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县里受灾农民家中,倾听他们的心声。

  走进一心乡民主村顺利屯,59岁的高秀兰大娘正在自家庭院里忙着把刚刚粉碎后的玉米米查子装进麻袋。她告诉记者,这些玉米都是废粮,米查子只能用于做鸡饲料。她家自种和包了50亩大田玉米,赶上好年景,能收粮六七万斤,净收入4万元左右。2016年是大灾之年,七八两个月持续高温、无有效降雨。入秋后,平均十棒玉米中七八棒没长粒,长粒的也是颗粒干瘪,没打出多少商品粮。即使有粒的玉米,没脱棒才收了1万来斤。在全家人最愁苦的时候,村干部帮着联系村里、乡里的小酒厂、牧场,把各家干瘪的玉米卖给小酒厂,秸秆青贮当黄贮卖给了牧场。

  高秀兰给记者算了2016年的两笔账:一是投入账,种50亩地,光是买化肥就花了1万多元;二是收入账,卖废粮、青贮,加上得到的种粮补贴、农业保险理赔,收入大概1.4万元,两个女儿外出打工,也有一些收入。“20多年来第一次遭这么大的天灾。多亏了政府和好人帮忙,里外里,这一年我们家没亏着,还小有收入。”高秀兰说:“我都想好了,这个年不能大操大办了,反正家里养着几十只鸡,也足够过个年了。”

  顺利屯赵艳荣介绍,2016年全屯耕地产出废粮占70%以上,粮食市场玉米价格放开的冲击也很大,好在通过种种努力,大灾之年各家基本上把种地投入收回来了,还有些收入。一心乡党委副书记洪长志说,2016年全乡大田作物受灾面积15.7万亩,占全部耕地的76%,种植业人均收入比2015年减少20%。通过受灾玉米饲料转化、冬储果蔬反季销售、发展多元牧业、推进劳务输出等多渠道抗灾自救增收,灾情损失已降到最低。初步测算,全乡人均收入减少1000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6年杜尔伯特旱田播种面积170.66万亩,其中受旱面积近92%,成灾面积近66%,绝产面积近17%。面对严重天灾,全县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400万元,通过各种抗旱设备灌溉农作物121万亩。对受灾严重的大田玉米,县、乡政府、有关部门和各村积极与奶牛、肉牛等牧场对接,争取将秸秆作为青贮饲料进行收贮;对不能和牧场对接的,动员农户按照发展多元牧业的规划;对受时间限制不能进行青贮的,积极推进黄贮。据统计,全县共计帮助农民受灾玉米转青贮74000吨。在稳定奶牛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肉牛、和牛、肉羊等品种养殖,大力发展大鹅、生猪、狐貉等多元牧业,充分利用受灾玉米的饲料资源实现过腹增值和农业损失牧业补。秋收前后,县农业局、各乡镇政府积极与保险公司对接,一同走访受灾地块,进行现场查勘、赔偿款核算,争取简化理赔手续、快速赔付,并开通绿色通道。截至1月上旬,近万户受灾农民2016年投保的68.9万亩玉米、水稻获得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4000多万元理赔款已发放到受灾农户手中。

  采访结束前,洪长志告诉记者,2016年在大田作物受灾的情况下,一心乡棚室果蔬、露地瓜菜生产效益较好。针对农民受灾减收的实情,今年将向农民推广绿色无公害瓜菜生产技术,扩大种植面积1000亩。市场看好、每亩纯效益3000元的春葱,已经在河南育苗。同时,聘请东北农业大学专家开展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果蔬比较效益,争取把农民受灾的损失尽快补回来。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