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民生也是抓发展 九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04.08.2015  10:24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生活水平是不是不断得到了提高。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总书记提出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深刻阐述了民生与发展的关系,为我们着力保障最基本民生、不断扩大普惠性民生、积极发展高水平民生提供了行动指南。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分析我省上半年经济形势,虽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方面由于我们结构优化调整成效初显,另一方面由于我省大力推进了“十项重点民生工作”。可以说,坚持真抓实干解决民生问题成了对冲经济下行的“稳定剂”,削减了传导到民生面上的压力。正如省委书记王宪魁所说:“越是经济下行、财力紧张,越要把民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带着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把更多财力物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切实织密织牢民生安全网。”体现了民生情怀和责任担当。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各领域深化改革、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发展为了民生、民生促进发展,直接体现了两者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只有推动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有效对接,才能使两者相得益彰。民生是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民生建设不仅有效改善公共服务,还能产生经济效益,并具有溢出效应。民生事业链条环环相扣:民生项目会释放大量就业机会,而工资收入增加则提高消费能力,拉动上下游企业的生产,为经济增长打下基础。只有理解民生和发展的关系,才能看清民生工作“显绩”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潜绩”,领导干部要带着深厚感情真抓实干做好民生工作,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让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可望可及可预期。

  解决好就业再就业问题,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千方百计落实好下岗失业群众再就业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借势翱翔,同时继续简政放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扫除障碍、搭建平台,对冲就业结构性矛盾,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做好基本民生的兜底和保障不能有任何折扣,要更多关注低保户、低收入群众等困难群体,继续推进社会保障提标扩面,让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更好保障。

  乘除加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钱不能减,千难万难,不可让民生为难。抓民生要学会在“变中求新”,要利用“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思维,解决民生投入“缺钱”问题。要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和档次。要在完善监管的前提下放宽准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设施建设和运营,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释放相关行业消费潜力,实现投资倍增效应。把改善民生的过程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过程统一起来,相互给力,相互促动,形成良性循环。只要创新思路,问计于广阔的市场和充满活力的社会,改善民生的种种“瓶颈”就会打开。

  民生无小事,定下来的要一抓到底,说出去的话要务必兑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好民生工作是中央的要求、群众的期盼。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投入真情把民生工作落实到位,以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民生工作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不仓促推开,不急于求成,要深入细致研究,民主、科学、慎重决策,尽量减少偏差。要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口惠而实不至,承诺了的就要兑现。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发展决定民生,民生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之心,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心,开创民生工作的新局面,让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龙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