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有望探底企稳 国信中心预计全年增长9%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总体偏弱,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和全年放缓3.1个和1.9个百分点,前3个月回暖(10.7%)、后4个月滑落(7.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7%,是支撑投资增长的定海神针。受商品房销售向好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改善。受制于外需不足和内需疲弱,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低速增长。后5个月投资增长结构基本不变,只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小幅回落。
预计下半年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建议两手抓: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基建项目开工建设,做好融资保障;一手抓民间投资,落实好国办《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的八项措施。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面临下行压力
1、固定资产投资下行压力大
今年以来,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相对应,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比较疲弱。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增幅分别较去年同期和全年放缓3.1个和1.9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98.2,与去年年底持平,较去年上半年回落0.8。从投资增速的月度走势看,3月份是最高点,达到11.1%,4月份之后逐月回落,分别为10.1%、7.5%、7.4%和3.9%,呈现先回升后掉头向下的走势。
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挑大梁
1-7月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8.7%,同比加快0.1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2%,是支撑投资增长的定海神针。基础设施投资中增长较快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燃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9.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4.9%),增长相对较慢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1%)。
3、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改善
1-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26.4%和39.8%,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20.3和26.4个百分点。受商品房销售向好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长5.3%,同比加快1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9%,拉动投资增长0.97个百分点。
尽管房地产开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远低于“十二五”期间的平均水平,但已经超过2015年同期的水平。随着销售增长持续快于竣工增长,待售商品房库存年内连续减少,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14亿平方米,较去年底回落471万平方米。但是,二季度后房地产市场销售有所放缓,4-7月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44.1%、24.1%、14.5%和18.6%。
4、高耗能行业投资有降有升
1-7月份,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4.6%,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加工业投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石油加工业、黑色金属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实现正增长,这与今年以来原油价格、钢价有所回升,火电项目建设较多有关。前7个月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2.8%,同比加快7个百分点,对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9%。
5、到位资金情况有一定好转
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增长7.5%,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资金来源情况有所改善。从分项看,预算内资金增速保持在20%以上,促投资力度较大。国内贷款连续5个月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表明金融系统也在积极支持投资项目。自筹资金仅增长1.5%,表明项目主体资金投入意愿较弱,投资形势仍不容乐观。其他资金大幅增长35%:一是由于部分专项建设基金采用借道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向民营企业投放的方式;二是受房地产销售持续升温带动,房企收到的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大幅增长。
6、新开工项目增长大幅加快
1-7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增长24%,同比加快21.6个百分点。从近4年的情况看,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都占到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的40%以上,也就是说,项目投资更多依靠新开工情况。新开工项目的明显改善,将对下一阶段投资增长带来积极的支撑作用。
投资领域现在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的脆弱性不断加大,底部尚未探明,对促投资政策的依赖性增强。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主要有:民间投资困难,制造业投资低迷,PPP模式推进缓慢,基建融资保障压力较大,稳房价和去库存压力并存。
1、民间投资增长困难
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降。1-7月份民间投资仅增长2.1%,增速同比回落9.2个百分点,7月份当月下降1.3%,是2012年正式开展民间投资统计以来的首次下降。1-7月份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比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年来持续攀升的局面。
民间投资继去年增长疲弱之后,今年仍逐月减速,除了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振、企业融资成本高、“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因素外,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当前主要的促投资政策“亲国有疏民间”。以专项建设基金为例,已投放的六批基金规模高达1.8万亿元左右,其政银企社合作的模式在提高风险管控质量的同时,也导致了基金更多地支持政府项目和国企项目,对民间资本项目鲜有问津。据调研,西部某省份基金投向民营企业项目仅占10%左右,支持力度严重不足。
二是央企国企依靠国有资本担保和抵押物充裕等优势,更容易获得大规模的低成本信贷资金,在市场竞争中处在天然的领先位置。经济下行时期,这种信用优势更为明显,加上目前政策对国企涉足非主营业务缺乏监管手段,导致国企投资产生更多挤出效应。
三是金融系统迫于不良贷款攀升、资产质量恶化等压力,倾向于控制、收缩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授信额度,增加民间资本的融资难度。
要辩证看待民间投资滑落的矛盾:一方面这是民间资本应对经济转型、市场需求偏弱、产能尚未出清的正常反应,是一种理性的投资行为,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反映出对改善民间资本相对于国有资本的弱势地位、营造民营资本发展公平市场环境的要求。
2、制造业投资低迷
制造业主要包括三大块:消费品制造业、高耗能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2015年比重分别为33.5%、24.5%和39.9%。今年上半年,消费品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7.3%和4.3%,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则同比下降2.9%,保持了2013年以来“消费品快于装备制造、更快于高耗能”的增速结构。
同时,在装备制造业中,越是接近消费端和下游的行业,投资增速相对越稳定,也相对越高。上半年电气机械投资增长12.3%,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汽车、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也表现相对较好。越是接近中上游的行业,投资增速滑落幅度越大。上半年通用设备投资仅增长0.7%,专用设备投资下降1.5%,交运设备投资下降11%。考虑到外需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钢铁行业推进去产能等因素,下半年制造业投资疲弱态势仍将持续,高耗能制造业投资将继续下降,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难有突出表现。
3、PPP模式推进缓慢
PPP模式是政府当前力推的解决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融资问题的重要方式。财政部PPP项目库已公布7721个项目,总投资8.78万亿元;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纳入2531个项目,总投资4.23万亿元。但从实际运作看,效果并不理想。项目签约率不足四成,大部分社会资本方也是国有企业,签约后开工建设的项目则更少。项目收益率不高、地方政府信用约束制度尚未建立等是制约PPP模式推进的主要因素。
4、基建融资保障压力较大
促投资稳增长的关键在基础设施建设。前6个月公共财政首次出现赤字3651亿元,中央基建投资资金加快下拨进度,专项建设基金以资本金形式直接注入,这些措施有力地支撑了基建投资高速增长。按照20%的增速计算,今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将接近15.8万亿元,同比增加2.6万亿元。
当前基建投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预算内资金、专项建设基金和银行贷款,保守估计,全年财政赤字同比增加56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同比增加3000亿元,考虑到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长大幅好于预期,政府性基金收入将新增2000亿元左右。三项合计政府财力将新增1.06万亿元,仍有1.54万亿元的新增资金缺口,资金保障压力较大。需要政府引导专项建设基金和银行贷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5、稳房价和去库存压力并存
当前城市间房价涨幅差异仍然较大,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热点城市,其余二线和三线城市房价走势相对平稳。6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30.7%,二线热点城市中南京、合肥、厦门分别上涨31.5%、29.1%和34%,45个三线城市仅上涨1.4%。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可能会刺激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前入市,但也将严重透支居民消费能力,并对二、三线城市资金产生“虹吸效应”,增加这些城市未来商品房去库存的难度。
3月末,迫于舆论压力和风险隐患,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合肥、南京、苏州等部分二线城市政府陆续出台收紧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这种政策总体来说利大于弊,但短期效果不明显,而且政府在房地产领域的调控政策变动,在稳房价的同时也增加了市场对政策预期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加大房地产市场波动,不利于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运行。应尽快建立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长效机制,有效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
此外,当前房地产市场库存规模仍然较高,而且地域性分化明显。7月末,全国商品房广义库存(含待售和预售)仍然高达26.8亿平方米,去化周期为24.8个月,高于18个月的库存合理上限。库存压力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分化,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热点城市库存压力不大,广义库存去化周期基本都在10个月以内。但是,多数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商品房库存过高,存在严重消化压力,部分城市去化周期仍然高达20个月以上。三线外的小城市和县镇的去库存压力极大,尚未能得到缓解。
下半年投资形势及政策趋势
需求三驾马车中,净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很低,出口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宏观调控对出口的可操作空间较小;消费主要由长期收支决定,稳定性强,通过扩消费稳增长的政策效果欠佳。投资主要由企业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决定,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及投资的乘数效应决定了宏观调控对投资更具有影响力。
当前民间投资意愿偏弱,要实现促投资稳增长,应该将着力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一是因为基础设施属于社会先行资本,尽管收益率较低,但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二是因为当前我国基础设施仍有较大需求,水利工程、交通设施互联互通、通信设施、市政设施、农村基础设施等还有较大的投资空间;三是因为从历史经验看,基建投资占总体投资的比重仍有提升空间,1998-2000年是基础设施建设所占比重最高的几个年份,分别达到36.2%、35.7%和34.9%,此后逐步回落,2015年为23.8%。
此外,要高度重视民间投资快速滑落的问题,积极推进改革创新,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进一步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增强投资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望下半年,基建投资仍将是促投资稳增长的利器,高增长态势有望持续。考虑到去年三四季度基数较低及近期商品房销售放缓等因素,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小幅回落。当前信贷投放比较宽松,专项建设基金以及投贷结合明显改善了资金到位情况。新开工项目较快增长支撑后续投资。民间投资政策专项督查及整改落实工作有望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总体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有望企稳。预计下半年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分别增长9.0%左右,其中房地产投资将分别增长5.0%和5.5%左右。
要达到稳投资的预期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1、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尽快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投资专项和重大工程建设;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重大项目等领域的贷款审评审批;三是制定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充实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重大项目储备库。
2、进一步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
落实好国办《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中确定的“充分认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抓好督查和评估调研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努力营造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强化落实地方政府和部门的主体责任”、“加大政策解读和舆论宣传力度”等八项措施。
3、加强融资保障
一是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加快财政资金拨付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重点支持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可考虑发行特别国债;二是发挥好政企银社合作模式,完善专项建设基金制度,加大专项建设基金对民营企业、技改项目的支持力度,研究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三是完善PPP制度体系,重点推进地方政府不履约时的结算扣款机制,控制地方政府违约风险;四是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4、实施结构性减税
一是落实营改增,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二是将1.6升及以下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延长至明年底;三是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扩围至制造业所有行业;四是提高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税前扣除比例。
5、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二是国有企业应偏重于带有公益性质的投资领域,应更多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三是国企要围绕主营业务打造核心竞争力,政府应支持和引导主业不突出、不具备优势的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引入战略投资者、转让产权或依法退出。
6、推进房地产供给侧改革
一是推动以新市民为重点的新住房制度改革,为新市民进城购房营造支持条件;二是推动住房公积金改革,用好用足公积金融资功能,扩大公积金制度范围,支持职工购房需求。研究以住房公积金为主成立国家住宅银行;三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已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四是配合土地出让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房地产税收体系;五是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