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抗联精神 抗联先烈后代携手新华网友重走抗联路

24.08.2015  11:50

图为抗联英雄后代集体在“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敬献花篮。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李国红 摄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8月24日电 李兆麟、赵尚志、杨靖宇、王明贵、马占山、冯仲云、江子华,这些抗日英雄的名字和故事很多人并不陌生。8月23日,这些抗联后代和新华网网友重走抗联路,一起追寻前辈的抗日足迹,传承抗联精神。

   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重走抗联路”团队来到了第一站——尚志市。尚志市原名珠河县,1946年11月,为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和他所领导的抗日将士在珠河县的丰功伟绩,珠河县正式更名为尚志市。抗联英雄后代集体在“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敬献了花篮。

  在中国书法文化博物馆里,还有我国东北最大的文化碑林,抗日英雄赵尚志、赵一曼的纪念馆也都设在这里,这里还有很多抗日名将的纪念碑,整个博物馆占地3.2万平方米,现已拥有书法碑刻、墨迹计10000余件。碑林建设初期,赵尚志将军的侄女赵战利就捐献了一块赵尚志的纪念碑,上书“铁骨忠魂”。用老人自己的话说:这是赵尚志将军一生的真实写照。

  走过长约几百米的碑廊,在一面碑墙上,王晓江老人找到了他父亲王明贵将军的石碑。身着东北抗日联军军装,手里拿着父亲回忆录的王晓江说,东北抗日联军是一支正规部队,有统一着装,并不是狗皮帽子破棉袄。东北抗日联军的着装上身中山装样式,下身马裤加绑腿,帽子是效仿苏联保尔柯察金样式,所以帽子顶部还有一个红点。

  23日下午,抗联后代和新华网友继续行进,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牡丹江市。在这片父辈们曾热血奋战过的抗战热土上,抗联后代在牡丹江边参观了八女投江塑像。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企业,牡丹江渤海民族工艺品公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经他们改良研发的渤海靺鞨绣填补了牡丹江市传统民间美术挖掘的空白,并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批名录。传统文化与红色旅游的碰撞,让牡丹江这片土地熠熠生辉。

  参加此次重走抗联路的新华网网友李恒水在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后,被抗联后代讲述的父辈故事深深感动。他认为,此次重走抗联路活动寓意深远、意义重大,让大家在和平的年代,用心去体验抗联志士当年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不惜用生命去战斗的精神,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让我们肃然起敬,他们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值得全国人民永远铭记,英雄们的抗联精神应该继续得到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