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密营里建了个淘金厂

07.06.2015  23:52

当地抗联研究者为记者指示抗联遗址地理位置。

  两米深的地洞下,200多名抗联战士围着40台俄式缝纫机“连轴转”,给前方战士赶制军服、行军被褥;为了保证活动经费,临时搭建的密营周围建起了淘金厂,30多名战士歼敌之余淘金补充给养……

  延寿县,近傍蚂蜒河,远依长寿山。延寿的山川大地见证过抗日义勇军的辉煌战绩,高山密林中留下了抗联英雄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李秋岳、刘士武等人的故事。6月3日,东北四市党报“重走抗联路铭史看振兴”采访团来到这里,踏访东北抗联的足迹。

  自给自足 战士边打仗边淘金

  延寿县东南部蚂蚁河支流、亮珠河左岸的崇山峻岭,被当地人称为东山里,金高丽沟就坐落在这片茂密的林海中。1933年春天,中共延方(延寿、方正)支部在金高丽沟里正式成立;1934年,赵尚志开始活跃在延方一带百姓中,金高丽沟密营同年随之成立。作为密营的典型代表,金高丽沟密营曾在延寿抗联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密营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山川沟壑、四通八达,在此藏兵易守难攻。”延寿县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延寿抗联研究专家冯松告诉记者,密营后期还扩建为抗联第三军的后方基地,设有被服厂、医院、联络点、交通站,甚至淘金厂。“为了筹集活动经费,密营周围建起淘金厂,30多名战士在歼敌之余淘金。”冯松说。

  支援抗联 父子二人惨遭活埋

  金高丽沟密营建成以后,物资运输及枪械修理在延寿百姓的配合下都很顺利。

  冯松说,支援金高丽沟密营的大部分物资都是延寿县中和镇、加信镇百姓提供的。这些物资通过亮珠河三个船口转运进山。在加信镇附近的李麻子船口,汤凤父子以摆渡为名向金高丽沟密营转送大量物资和文件。由于叛徒出卖,父子二人被日军活埋在渡口。刘小钱船口的摆渡人陈财为了给密营运送子弹,胸前被日军挑出半尺长的伤口也没吐露半点密营信息。逃过一劫后伤口还未痊愈,他又继续摆渡,最终将子弹运至密营。

  密营的枪械制造所没有固定地点,当地的铁匠都争先恐后地为抗联修理枪械。“其中一位姓崔,为抗联修理枪械很少收费;还有一位姓许,挑着工具钻山林,遇到密营中需要修理的枪械他就随时生火开炉。后来他还把女儿送到密营,和战士们一起打鬼子。”冯松说。

  山洞深处 战士昼夜赶制军服

  由于前日降雨车辆无法继续前行,采访团记者们开始徒步攀登延寿县环套山脉的鸡心岭,寻找当年抗联第三军被服厂的遗迹。

  初夏的鸡心岭树翠山青,林间道路却泥泞不堪。穿过丛丛密林,踏过山间清泉,冯老在一个山洞口停下说:“这里就是被服厂遗址。”记者们上前发现,经过80多年风吹雨打,被服厂所在山洞已被泥沙堵塞。“根据考察,现在遗留在外的洞口就是被服厂的通风口。”冯老告诉记者,通过两米深的山洞,才是被服厂的大门。被服厂的战士们围着40台俄式缝纫机昼夜赶工,源源不断地为抗联第三军将士提供军服、行军被褥等。

  机关秘密 前有防御后有密道

  沿着山路继续前行,深林中,一块近100平方米的坑出现在记者们眼前。冯老说,这里曾挖掘出大缸碎片、马镫等物品,被确定为被服厂食堂及抗联被服厂厂长、第三军经济部长李启东的办公用地。“史料记载,当时这里搭起马架子,上面铺满草。这样既可以保暖,又有杂草掩护,不会被盘旋在森林上空的敌机轻易发现。

  虽然处在茂密的山林中不易被发现,但这里还是建造了两道防御工事。就算被发现,抗联战士们也可以从建好的暗道撤退下山。1936年,这里与被服厂一同被日军炸毁,仅剩下这些遗迹,见证着抗联将士们在延寿县的传奇。

  记者手记

  怀着对抗联战士的无限崇敬,现年64岁、“主业”曾为普查林业资源的延寿县老科协秘书长冯松老人,自1980年起就开始进行延寿县抗联遗址的搜寻及考证工作。35年里,他已先后踏查延寿境内大小山峰20多次。

  “被服厂山洞的遗址如能开发出来就好了!”这是采访中冯老重复次数最多的一句话。他始终相信,遗址中一定残留着不少烈士遗物或对抗联研究有价值的物品。这些遗物如能发掘出来,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与冯老一样,很多了解抗联历史的老人在记者团采访中,都希望恢复抗联遗址原貌,“让后人铭记在心,才是最好的纪念”。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