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抚远渔业发展看中俄界江污染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

25.03.2015  12:29

  记者:王彦

  今天,来抚远,必吃鱼。有这么两道菜闻名遐迩:塔拉哈和七里浮子。

  塔拉哈是赫哲语,意思是烤生鱼。赫哲渔民把鲜鱼放在火上烧烤一下,半生不熟,用盐一拌即可食用。如果是在餐桌席间,则做法考究,将活鲫鱼脊背的厚肉取下切成细丝,用上好的米醋浸泡,待肉变成白色,去掉醋汁后拌入蒜末、香菜段等调料,味道鲜嫩爽口,是鱼宴上的佳肴。抚远的塔拉哈,就是拌生鱼。可知,这里的鱼是多么的新鲜无污染,“纯生态”。

  七里浮子,学名鲟鱼,是大型名贵的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自黑龙江上游至俄罗斯境内的黑龙江河口均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熏制和红烧都非常美味。百度记载,鲟鱼平时多栖息于大江之江心、江套以及漩流里,更喜水色透明、底质为石块、沙砾的水域。可见,七里浮子对水质要求相当高。

  无论抚远当地居民,还是远方游客,在品尝上述美味鱼类菜肴时,都会得到一个相同的概念:中俄界江黑龙江水体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无鱼可吃,曾是抚远人最大的痛苦

  抚远的鱼文化由来已久。抚远号称淡水鱼都,盛产“三花五罗十八子”,又被国家农业部誉为“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中国鲟鳇鱼之乡”。渔业曾在相当时期内是该县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上世纪80年代以前,渔民在江上捕鱼,胖头鱼会自动往船上跳,人得不断往下撇。鳌花、鳊花等普普通通一条也有七八斤。年轻人和孩子常常在水泡里面直接叉鱼。

  然而,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沿江工业的发展,中俄界江水体遭到污染,至2005年,关于污染的负面消息达到极致。当地人描述,冬天封江之后,所有捕上来的鱼都无法食用,有着浓浓的六六粉味。夏天,渔船一趟能打上三五条鱼就不错了,还得是贴着边境线捕,鱼是从俄罗斯那边游过来的。昔日的鱼米之乡,吃不上鱼,成为抚远人最大的痛苦。这种痛,记忆犹新。

  祸根起源于松花江上中游一系列造纸厂、化工厂、农药厂以及沿岸城镇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江水顺流而下,至抚远水道,水质达到了劣五类。鱼类繁衍生息的场所全部遭到严重破坏,“三花五罗十八子”,有的难觅踪影,有的濒临绝迹。

  “当时,我们对抚远的水质没有专业监测,连监测设备都没有,更谈不上监测能力。那个年代,一切为了发展,对环保工作普遍不是很重视。”抚远县环保局局长刘军利说。

  对此,俄方多次提出抗议。

  抚远县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黑龙江、乌苏里江相望,南邻饶河,西接同江,边境线长212公里。毗邻俄罗斯远东第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而哈巴罗夫斯克饮用水的取水口就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抚远段界江水体污染,直接辐射到哈巴罗夫斯克周边七十余个城市的饮用水,对俄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因环保问题在国际上承受压力。

  三级层面治理及保护重现水清鱼跃

  关于中俄抚远段界江的治理,从国家、黑龙江省、抚远县三个层面展开。

  2007年,国家开始全面实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给予松花江充分的人文关怀,不断减轻其污染负荷,恢复生态系统的活力,务求松花江早日再现盎然生机。

  除了中央财政投入外,黑龙江省级财政近几年累计投入奖补资金14.4亿元,大力支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流域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规划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项目404个,至今已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国际通用评价治污成效指标的溶解氧含量目前已稳定达一类水体标准。目标是到“十三五”结束时,松花江全流域的环境质量将基本恢复到三四十年前水平。为此,我省连续组织开展了松花江流域专项行动、“秋风行动”、“寒剑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检查,强化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加大农村污染防治整治力度,排污企业超标率明显下降。针对松花江流域产业布局环境风险高的现状,建立起重点企业三级防控体系。坚持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练,流域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重大风险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基本实现了“力争不发生,发生能控制,污染不蔓延,确保不入江”的目标。

  县级层面,抚远县本着“治污先治水,治水必建厂”的原则,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在抚远镇建造了日处理万吨级污水的大型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收集管网3.6万米,使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保证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要求严格执行岗位责任、操作技术规程、运行信息公开、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等制度,保证了稳定达标运行。此外,加强地表水保护,每年都开展江河水体污染防治联合整治行动,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浓江河、清水河、别拉洪河等重点河流水体进行保护,加强对过往船只、水上作业船只和江边餐厅的环保宣传,禁止向水体内倾倒垃圾、农药、油污等污染物,并通过海事部门加强了对上游地区油类和化学品临江存储设施的监管。目前,抚远县水环境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境内两条主要河流的水质分别为二类和三类。

  做好“江鲜”文章留住“舌尖上的记忆”

  在江畔住了几十年的许大爷告诉记者,“这两年,看到江水越来越清澈,我的心也越来越敞亮。”

  2014年,抚远大马哈鱼捕捞量达到100多万尾。用生机重现来形容今日抚远县水清鱼跃的景象并不为过。

  为更加科学评价流域水质改善效果,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水生生物监测,结果表明,“三花五罗”再现松花江,种群数量显著增加,鱼体内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重金属等持久性污染物残留量均达到标准要求,鱼类健康状况良好。

  抚远县政府抓住契机,提出打造中国知名的淡水鱼都,通过捕养结合、境外引进、旅游带动,把渔业产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同时,加大水域保护力度,扩大幼鱼繁育放流规模,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他们与全球大自然保护协会开展有效合作,争取在抚远建立中国大马哈鱼保护与开发试验区。利用宜鱼水面,大力发展围网养殖,扩大鲟鳇鱼等名特优鱼的养殖规模,加强产地和产品认证,形成地域品牌。引进俄罗斯水产资源,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引导有市场包装运营能力的工商业主投资兴办渔业企业,促进全县鱼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进一步规范鱼产品流通,提高市场占有率。适应现代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垂钓、观光、冬捕等休闲渔业。丰富饮食文化,做好“江鲜”文章,让来抚远的游客留住“舌尖上的记忆”。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