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载,谁着急谁不着急?

04.11.2015  18:52

  专车也拒载?媒体似乎难以掩饰内心的惊讶。据《南方都市报》昨天报道,随着专车平台补贴大战的降温,包括为应对司机刷单的老问题,有专车平台取消抢单,而由于系统派单远近不均,对于一些系统指派、司机觉得不划算的任务单,司机会以各种办法暗示或建议乘客取消叫车。

  这个问题吧,本来很好解决。比如以后不坐专车就是。作为消费者,该记得自己还是有用脚投票的权利的。也就是说,您根本就不用着急,企业比您还着急,这不,报道中说了,对于乘客的反馈,滴滴出行运营部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正在收集系统升级以后用户的新反馈,对于系统从抢单改为指派后,司机取消订单问题,专车系统设定了司机在接单前和接单后的取消率不能超过一定范围,否则会采取限制或封号处理。

  市场问题,技术解决。专车的出现,不可能马上解决所有问题,它依然会出现拒载,甚至出现专车司机暴力殴打乘客的事件。这实际上是一个行业服务质量的问题,至少从乘客反馈到企业回应的过程来看,它有相对完善的评价反馈机制来解决类似服务质量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消费者还是有消费主权的。换句话说,拒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如果拒载屡屡出现,作为消费者乘客怨声载道,可是问题始终还是没法得到有效回应和解决。

  是的,您看出来了,我说的是出租车。滴滴的专车司机拒载了,您可以选择U ber,出租车司机拒载了,您可以选择的是:出租车!出租车!出租车!当然,如果您足够幸运,是英国驻广州总领事的话,您可以通过微博公开抱怨,可以用英文去投诉以及获得交通部门“淡定”的回复,当然您还会受邀去参观交通部门的指挥中心。

  交通部门着急吗?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估计市民乘客对出租车拒载早已见怪不怪了。作为监管部门大概不像滴滴公司那样“没见过世面”,否则也没办法理解,为何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在微博公开抱怨后,交通部门的官微能做到淡定地“僵尸式回应”。可惜这次不巧,总领事的身份特殊引发了媒体围观,也因此才有了之后交通部门邀请总领事参观交通指挥中心的“佳话”。至于这拒载问题到底怎样解决,永远都还是那几句大家都能倒背如流的话:会重视、会加强监管。

  滴滴公司收到反馈后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交通部门则在收到投诉及媒体报道的压力后,通过邀请参观沟通,“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就是区别!这也可以理解,交通部门着急的不是出租车司机拒载,最后大家都不坐出租车了,他们着急的是媒体大量报道了。更何况这英国驻广州总领事的国际友人身份,影响了广州的国际形象,谁担当得起?●司徒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