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校园周边的“肉中刺”

30.08.2015  17:30

       国家食药监局昨天发布上半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抽检24类食品样品33252批次,其中检验不合格样品1236批次。发布会上,国家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重点监管。

  又到开学季,在各地新闻当中都可以看到交警检查校车,确保道路安全的新闻,校园周边的小零食店也将受到严查,这对于广大家长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孩子的安全基本上是每一个家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这些年,校车事故带来的伤害已经无数次刺痛我们的心,所以交管、教育等相关部门理应绷紧安全这根弦,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家门却再也回不来。至于校园周边的环境治理,此前则是有所疏漏的环节,结果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

  例如,新华社在3·15期间就曾经曝光:破损溢油的小包辣条、傍大牌的山寨食品、添加剂“任性”添加……记者在山东、河南等地发现,在食品批发市场及农村学校周边,常见一些单价低于1元的食品在售,并被人们称作“五毛食品”。在一家辣条厂,紧邻厂房的蹲式厕所里污水横流。从厕所出来后,女工们手都不洗就径直回到工位上,几乎没有人佩戴口罩和手套。对此有专家提醒,不合格五毛零食含有各种违法或超标的食品添加剂,儿童长期食用不仅影响营养吸收,造成贫血,还可能诱发肿瘤。

  出售廉价小食品、小玩具的摊贩,其实不仅仅混迹于外地的农村学校周边,城市同样存在类似情况。北京市食药监局在今年3月通报了8种食品不合格并全市下架,其中就包括5种小食品,它们的问题出在防腐剂超标上。

  除了有毒害的小零食,据报道,有些地区的学校周边还有人偷偷出售卷烟、电子烟。去年年初,上海有媒体报道说部分学校周边开了多家发廊,店员装扮“清凉”让家长忧心……

  如果说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那么校园周边各种各样的问题,则是家长们的“肉中刺”。我们期待着食品、工商、城管等部门能够在开学季多做一些工作,好好整顿一下校园周边,确保孩子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除此以外,这样的检查、整顿工作也要严防“反弹”,别等开学季一过、执法人员一撤,各种问题再度“复活”。确保校园周边环境安全可以搞“突击”,日常工作也绝对不能忽略,从开学一直到期末,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都容不得“安全漏洞”。

  要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老师和家长应该多一些提醒和教育,比如说,家长也可以少给孩子们一些零花钱,再给他们带点正规途径买来的合格零食,学校则可以组织孩子们观看小作坊被曝光的视频,让孩子们知道那些看似诱人的“五毛食品”制作过程有多恶心,帮助孩子主动拒绝不安全的“五毛食品”。

  本报评论员庞岚

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