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拔节劲长—肇东市加速发展现代农业扫描

30.07.2014  17:36

  连续十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去年,又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核心试验区。

    肇东市抓住这一契机,提出目标: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农业。

    7月的北国,黑土地上的农作物拔节劲长。

    走进肇东,鉴赏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那不仅仅是粮食高产创建的示范,更是创新现代农业体制机制的示范。

     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太平乡,担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双料”核心示范区。

    那里的绿色有机白菜园区位于同合村,核心区面积1000亩,全村共种植3000亩。

    园区负责人介绍,园区引进实达谷业公司,安装4台大型时针式喷灌,与韩美集团签订白菜产销订单,实现了经营模式、灌溉模式、销售储存模式的三个机制创新。

    据介绍,去年以来,肇东重点围绕太平等6个乡镇80万亩试点区,出台了16个文件,就体制机制创新等33项重点问题进行了落实。

    走进黎明镇长富村整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示范园区,农机合作社的十几台大农机在车库里休养生息。

    这个农机合作社除经营入社8000亩的土地,还代耕代收耕地5万亩。以其为依托,组建米业合作社和玉米吨粮田合作社,又规模经营土地4000亩。

    农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社联合”,解决土地经营分散、粮食产能徘徊不前等问题。肇东市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庞树军这样认为。

    庞树军讲,肇东1112个种植合作社全面推行收入保底、赢利分红、风险保障、权益保障四项机制,入社耕地45万亩,并与36个千万元现代农机合作社紧密合作。

    除此,肇东探索实践土地经营权信托、带地入社、股权化、托管流转经营等机制,壮大新型主体,进行现代农业探索。

    涝洲镇引进的哈尔滨巨邦皓丰农业公司,投资5亿元,托管流转水田1.5万亩,形成了集高标准水田建设、优质米加工生产线、打造品牌统一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润泽薯业开展农业企业化、土地资本化、农民股民化、股权社会化、增收链条化运作方式,今年组织五里明镇536户农民把2.2万亩土地折资入股,年终分享企业终端产品红利,探索农民持续稳定大幅增收全新模式。

    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专业大户,这些多向度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的活力因子;现代农业示范区,这些活力因子唱起主角。

    顺应这一趋势,肇东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助推作用,去年专门出台两大类8个方面扶持政策,在试点区域内扶持发展合作社32个、家庭农场50个、专业大户330户,引进农业企业5个,规模经营67.4万亩,规模经营比重达到84.3%。

    今年,肇东新型主体发展到15759个,规模经营土地3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0.1%。

     创新农业投融资新机制

    黎明香谷,产自俐江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黎明镇民主村主园区种谷子5600亩,在大庆牧场种谷子1000亩。

    合作社理事长葛俐江告诉我们,今年合作社总投入要1800万元。去年,以谷物库存作抵押,从信用社贷款80万元,自己有厂房、设备,但都建在村上,由于地是集体所有,不能贷款,这是他的一大烦恼。

    像葛俐江一样,发展规模经营、建设示范园区,产前投入是一大瓶颈,其难点在融资,关键在担保。这两年,肇东抓住这一关键症结,围绕金融改革,主动对症下药,积极探索融资模式,破解发展现代农业融资之困。

    庞树军介绍,从2008年开始,肇东就率先在全省创新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先后整合资金65亿元,在中南部14个乡镇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00万亩,推进了机械化、水利化、智能化、生态化;同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社会工商资本介入现代农业。

    大光辉公司是肇东一个实体企业。以其为主体,吸纳4个自然人出资,去年8月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以新型主体为服务对象的茂源融资担保公司。其运作模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等资源向担保公司信托质押,担保公司以自有资产向银行提供贷款财产担保,银行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现茂源融资已担保1.3亿元,还有6000万元正在放贷。

    充分释放和激活土地、经营权等各类有形、无形资产权能,放宽抵押质押范围,开发金融新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有效激活农村土地经营权等“睡眠”资产,使黑土地真正变成活资金。

    在这方面,肇东组建4个担保公司,组织协调推动11家银行、7个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开发了31个农村金融新产品,形成了质押、权能抵押、金担农、产业链相互担保、信用担保五种农业信贷模式,实现了点上创新、线上延伸、面上拓展。

    建信村镇银行等5家金融部门,开发出农业综合补贴、库存商品价值、土地经营权收益等7种质押新产品,直接放贷1.2亿元。龙江银行试点开发的“农信通”信贷新品种,以中粮集团与新型主体签订的粮食订单为质押物,发放贷款4608万元。明确土地、草原、渔池等资源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农用设施装备、林地等所有权,直接进行抵押,信用社放贷2.2亿元。

    采取“金融部门+担保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形式,由新型主体将自身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目前,7家银行开发此类信贷产品,发放贷款6300万元。

    金融部门与新型主体连接的上下游产业链展开合作,如生资业户、龙头企业等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相互连带担保,发放贷款3200万元。建信村镇银行与昌五酒业协会合作,由酒业协会为种植高粱、玉米等原料的新型主体提供担保,发放贷款450万元。

    对新型主体全面建立信用档案,评级授权,以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已有23个农民合作社和176个种养大户被确定优质信用等级户,9家金融部门免抵押直接发放贷款1140万元。

    4月末统计表明,肇东贷款余额119.06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74.05亿元,比上年多投放资金12亿元,涉农占比达到62.2%。

    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如何规避自然风险大、潜在损失大难题?

    今年,肇东实施了“投保入股合作”试点,投保面积达到1.7万亩。

    创新保险提标扩面,肇东探索规避农业风险和金融信贷风险的脚步在坚实迈进。

     创新产销新模式

    融创穗丰农业科技公司,安徽的企业。去年秋,进驻五里明镇,今年规模流转土地2.5万亩,借助在安徽、上海、北京等地300多家农产品连锁销售网点优势,打造直营式农业企业;

    引进的哈尔滨实达谷业,在太平乡流转土地3000亩,种的小辣椒、豆角、毛葱、白菜和甘兰,经加工包装后直接上市销售;

    尚家镇福山村龙源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艺海嘉里集团合作,在绥芬河成立龙源粮食经贸公司,在俄罗斯种地20万亩,所产农产品全部直供艺海嘉里集团。

    直营式、订单式、合作式,肇东探索发展农业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多种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其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探索市场化运营新模式,成立了以中粮生化能源肇东分公司、成福集团为主,农业科研院所和财政、金融等部门为后盾的粮食产业化协会,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全新组织模式: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营销有组织、流通有市场、出口有渠道。

    “把实现产销两端紧密链接,作为农产品产加两旺的有效途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形成订单保底、期权收储、价格平衡调节‘三大机制’。

    肇东市农业局局长张彦杰介绍,他们组织42家农业产业化企业,与112个新型主体落实订单面积66.7万亩,按照企业原料标准组织生产,企业提供“保底+浮动”价格,实现了双赢;以北良集团为试点,先按秋粮价格收购合作伙伴粮食,如粮价上涨,再支付企业保管费用后进行找补,去年试点2万亩,期权收储1.3万吨;财政、企业、主体三方按一年期利息标准筹资500万元存入银行,建立调节基金,与北良集团期权收储捆绑实施,在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时,对受损较大一方进行价格补贴。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跨越,汇聚各种社会力量,叠加多种合作方式,肇东现代农业在拔节劲长。(编辑:石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