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碳集团探索科技转型 助推军民深度融合迈向发展新阶段

28.12.2016  01:07

  新华网哈尔滨12月27日电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军民一体化发展进入一个“创新引领、多点突破、体系重塑”的新阶段。军民融合创造了新需求、新市场,也为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军民融合的关键因素,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科技如何助力军民融合发展?民营企业在军民发展融合路径中如何找准定位?12月22日至23日在京举办的“2016军民融合企业峰会暨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全国理事年会”上,中碳集团董事长徐志鹏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

   新华网:您好,我看到中碳的展位上,前来咨询的人很多,但是与其他参展商不同,您的产品似乎特别“接地气”都是服装类别?这些服装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它也是“高科技”?

   徐志鹏: 它的确是“高科技”,这些服装都是加入了远红外科技元素的功能性服饰,也就是将远红外这种科技元素放到了衣服上,变成了“可穿戴的远红外”,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远红外的保健理疗功效。

  在做这样一个尝试之前,我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远红外对人体的一些有害物质,例如食品中的重金属及其它有毒物质、乳酸、游离脂肪酸和积存在毛细孔中的化妆品残余物等,能够通过代谢的方式使有害物质直接从皮肤和汗水一起排出,减轻肾脏负担。

   新华网:现在这些远红外的技术已经应用在了哪些领域呢?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徐志鹏: 中碳集团目前专注于功能性服装领域,利用远红外保健理疗的功效,已经向市场投放了远红外护眼罩、护颈、护腰、护宫、护膝,远红外马甲、远红外车用加热座椅和适于野外生存的远红外三合一休闲服等,这些产品都受到了中老年人、学生、年轻白领的认可,市场反馈是非常好的,这也给了我继续在功能性服饰领域深入探索的信心。

  接下来,我们针对油田、化工、环卫、消防、南极科考等特殊行业对吸湿性、透气性、舒适性、保暖性、保障性等需求特点,研发并生产了具有防静电、防油污、防潮、防水、透气、保暖、防暑、耐酸碱等功能的行业功能性服饰。在这方面也已经与国内一些大的机构达成了合作,在行业内的反馈也是非常好的。

  去年,国家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有两层含义,一是‘军转民’,二是‘民参军’,军民融合发展为拥有军民两用技术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中碳也借着这阵“东风”生产研发了军用领域的功能性服饰。

   新华网:刚才你提到了“军用品”服饰,能给我们介绍下这些军用装备有哪些科技靓点?

   徐志鹏: 在这次展会上,我们专门带来了“卧冰服”和“治疗服”两款全新产品,通过远红外温控技术、人机智能调节系统和新材料相结合,保证单兵人员在冰、雪等严寒地带长期潜伏的作战任务,帮助其御寒和体能恢复;同时还可对单兵作战人员在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条件下,长时间在野外作战训练产生的身体不适进行治疗,促进伤口快速结痂愈合,消除疲劳感。

  我们还在传统的远红外马甲中融合新的科技靓点,新研发的远红外智能马甲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产品,根据需求控制马甲的温度及加热位置,并可检测卡路里、心跳、脉搏等身体健康指数,是温控产品向智能化转变的另一个变革。

   新华网:听了你的介绍,可以说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你的定位从民用逐渐再向军用拓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你一定会遇到了不少的障碍,你是怎么进行这样的角色转换的呢?是什么促使你做这种冒险转型的呢?

   徐志鹏: 做军用的功能性服饰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想法,特别是去年,国家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就为拥有军民两用技术的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说是转型,其实是我个人一直以来的想法“”上了国家战略的“便车”,这就使我下定决心进入军用功能性服饰的领域。

  我倒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冒险,一方面是我看准了这个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与我本人的性格有关,过去二十几年的从商经历其实就是一部冒险小说。

  我认为,衣食住行四方面,衣排在首位,所以要解决老百姓穿衣服的问题。我1993年立志做四件事情,第一,开一家服装精品店;第二,把这些店开到城里去;第三,做知名品牌省级代理;第四,做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然后把它推向全世界,销售到全世界。现在我是跋涉在创造民族品牌的路上,很难,但是也很有希望。

   新华网:最后,作为一个企业家,中碳未来有什么设想与规划?

   徐志鹏: 中碳集团一直以打造民族品牌为目标,以“孝行天下、关爱家人”为宗旨,带动智能服饰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在我们研发的产品已经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借助这次会议契机,我们中碳将继续向军民融合方向迈进。

  我做了二十几年服装,对这个行业太熟悉了,实际上中国的服装质量已经非常好了,但是一些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不去真正推自己的品牌,我现在就要做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如果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有世界的眼光。站在高处往下看,事情才会越做越顺,要是从下往上看,坐井观天没有意义。所以我现在也在考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选择通过资本路线择机上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