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别指望市民劝阻或举报
从6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正式实施,届时,北京市包括写字楼、餐厅在内的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彻底叫停所有烟草促销活动。条例规定,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内发现吸烟行为的,可直接进行劝阻;或者要求该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劝阻吸烟者停止吸烟;还拥有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投诉举报的权利。(5月31日中国新闻网)
数字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香烟生产国和消费国,烟民超过3亿人,被动吸烟者约有7.4亿人,包括1.8亿儿童。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大量发生,每年全国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吸烟产生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
因此,无论从烟民来说,还是长远来看,北京出台“控烟令”,对室外禁烟区域做出更严格的规定,都是完全必要的。不过,要求市民劝阻吸烟者或者举报经营者、管理者,不免有点强人所难。这看似给予了被动吸烟者更多的维权“武器”,但是期待个人劝阻吸烟行为极不现实。首先,吸烟行为毕竟不同于“歪风邪气”,尚不到“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地步。其次,市民不是执法人员,直接劝阻必然惹来麻烦,甚至引发暴力事件,老百姓怎么可能去实施如此严厉的“控烟令”呢?有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会对违规吸烟者进行劝阻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3.8%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离开”或者“忍耐”;而选择劝阻的人则不到四成。
在北京之前,全国已有上海、杭州、广州、天津、深圳等十余个城市出台了控烟条例,虽然各地都有自己堪称“最严”的法规,但是,法规执行似乎都未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一些城市控烟立法的尴尬局面,暴露出的问题在于法律刚性不足和执法责任主体不明。经验证明,一项条例的实施,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参与,但控烟还是比较“暧昧”的“宽泛禁烟”。在这样的情况下,市民最好的参与无非是自己不要吸烟,监督是谈不上的。要让控烟条例落地,关键是执法部门对吸烟者、经营者、管理者的监管到位,别指望市民劝阻或举报,因为市民不能承受如此之重。
文/孙建清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