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试验田”里说丰年

09.10.2017  01:47

  

  金秋稻谷飘香,又是一个丰收年。(资料片)

  2017年4月6日9时许,冰城农业迎来一个历史性时刻。阿城区农民梁文轶领到了全省第一本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标志着哈尔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又迈出关键一步。

  2014年,哈尔滨启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全省先行先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打造样板,冰城农业蝶变进程由此展开。如今,冰城这块“改革试验田”迎来了金色的丰收年:加速流转的土地让规模种植面积翻倍增长;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让高效集约成为冰城农业的代名词,更让“双薪族”成为农民增收的生动注解……

  土地确权

  “冰城速度”领跑全国

  “这下好了,咱手里有了证,以后种地贷款啥的都有保障了。”拿到龙江土地确权第一证的梁文轶说,他打算去银行贷款,扩大养蜂场规模。

  在阿城振兴村经营家庭农场的梁文轶家里有十几亩地,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抵押可以轻松贷款3万多元。而以前,农民想贷款需要多户联保,手续繁琐,贷款额度有限。

  土地确权相当于给农地发了一本“身份证”,推动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而以梁文轶为代表的冰城农民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民来说,更早地享受到了“红本本”带来的土地红利。

  在今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方正县就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典型发言,由此农村土地确权的“冰城经验”通过电波传遍全国,成为全国村屯学习样本。

  方正县为何能在全国性会议上获得“发言权”?答案是:方向对头,措施稳妥,成效显著。

  早在2011年8月,方正县八名村举行了全省首个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仪式。随即,全县展开农村土地确权工作。3年后的2014年3月末,方正土地确权登记圆满结束,全县共核查实测耕地面积126万亩,核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75万户,颁证率达到98.2%。以土地确权为带动,全县完成了山、水、林、湖、草等农村各类资源资产的确权。

  方正的成功经验为冰城开了一个好头。2014年,哈尔滨以土地确权为切入点,全面启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一次性全面推进耕地、林地、草原、水面、宅基地等农村各类资源的确权工作,仅一年后的2015年底,全市1865个行政村就已经高标准、高质量地全面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达到了待发证状态。不仅在全省拔得头筹,而且比国家规定时限提前三年。

  规模经营

  机械化集约化诠释现代农业

  随着哈尔滨“两大平原”改革试验的深入推进,土地确权加快了土地有序流转的速度。农业机械化、集约化水平飞速提升。

  2014年初,方正县农民索彦君带领17户农民成立骏丰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当时有53户农民以940亩地入股,还有65户农民把1040亩地包给合作社。总共1980亩水田流转到索彦君手里后,原来各家的耕地小碎块变成了一整片大耕地,全部实现机械化种植;生产成本直线下降,耕作效率革命性地提升;统一买种子、化肥,还能享受批发价……

  这些优势最终反映在农民收入上。“村民流转到合作社的土地,每亩挣1000元;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的,每亩1260元;加入合作社工作的社员,除了土地流转费用,还挣工资,收入最少多了30%。”索彦君给记者列出长长的单子,上面有名字的人收入都增加了。”

  土地高效流转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而规模经营则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发展相互促进。

  数据显示,全市规模经营面积近1800万亩,是2014年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前的4倍。而另一组数据则更具现实意义,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95%。整体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总数达到255个,核心区达到1556万亩、辐射带动1500万亩。

  数据背后,是冰城农业生产效能的聚变式提升——由传统人力加简单机械,向现代科技与机械化过渡,高效的集约农业正在冰城黑土地上茁壮成长。

  与此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壮大。截至上半年,全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种养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发展到1.5496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与运作模式——种植标准化,最大限度保证了果菜的品质;集中采收,大量减少了损耗及“尾菜”垃圾;订单式种植,则让农户变成了收入稳定的“企业员工”……

  冰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正加速优化、整合、重构。

  土地红利

  破解“地拴人

  塑造“双薪农民

  既可以得到土地流转收益,又可以得到外出创业务工收益——在哈尔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田里,“双薪农民”是这场浩大变革产生的又一个硕果。

  土地确权后,农民张志和把道里区榆树镇的29亩地流转出去,每年都能拿到一两万元固定收入。不用照管土地的他到附近打工,每月再挣3000元钱。如今张志和这样的双薪农民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3.1万人,实现农民劳务增收247.4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连续两年保持8%以上,连续8年超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以前在农村,因为承包土地边界问题发生争执的事很普遍。”拿到“龙江第一证”的梁文轶说,现在各家地块边界实现卫星准确定位,再也不担心为这事吵架了。如今“有证”农民已经从根本上打消了外出打工、创业,担心土地流转收不回来的顾虑……

  可以说,土地流转和农业机械化率的提高让更多的农民从家庭小规模户营经济中解放出来,成功破解了“地拴人”的问题,从机制上塑造了“双薪农民”。